
(1).河流多的地区。多指 江 南。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宋 梅尧臣 《送贤良田太丞通判江宁》诗:“对策 汉 庭后,拜官江国来。” 清 周亮工 《雪苑不寐》诗:“江国书难寄,中原寇未平。”
(2).古国名。在今 河南省 息县 西。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上》:“ 齐桓公 时, 江国 、 黄国 小国也;在 江 淮 之间,近 楚 。”
“江国”一词在历史与文学中有两层主要含义,结合不同来源可归纳如下:
起源与建立
江国是殷商至春秋时期中原民系建立的诸侯国,又称“鸿国”或“邛国”,古音读“gāng”。其开国君主为江元仲(伯益第三子),受封于公元前1101年,属夏朝时期。
地理位置
周代江国都城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现存江国故城遗址,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涵盖东周至汉代。另有一说其范围在河南省息县西。
历史地位
江国是夹在齐、楚等大国之间的小国,曾参与春秋诸侯事务。据《新序》记载,齐桓公时期,江国与黄国因邻近楚国而受其影响。
自然特征
指河流密集的区域,多代指江南地区。如唐代李白诗句“秀句满江国”,宋代梅尧臣“拜官江国来”均以“江国”描绘江南水乡的文学意象。
象征意义
该词可引申为富饶繁荣之地,尤其用于形容江苏、浙江、安徽等江南省份的丰美环境与经济文化发展。
需注意,“江国”的两种含义需结合语境区分:历史国名特指河南地区的古国,而地理概念则侧重江南区域。在引用时,建议优先参考权威历史文献(如)与文学典籍(如)。
江国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汉字的拆分部首是水和王,总共有8个笔画。它的意思指的是位于江河两岸的国家或地区。
《江国》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湖泊和江河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很多国家和城市都建立在江河之滨。这些地方被称为江国,其中最著名的是楚国和吴国。
在繁体字中,江国的写法为「江國」,國为「国」的繁体字形式。
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时候,汉字的形态发生了一些变化。据史书记载,在汉代时期,江国的写法为「江國」,其中「國」的形状更加复杂。
下面是一些关于江国的例句:
一些与江国相关的组词包括江河、国家、城市等。
与江国近义的词汇有江湖、沿江、江畔等,它们都指涉到与江河有关的地方。
反义词方面,与江国相对的词汇可能是山国或陆地国家,这些词语指的是没有江河的地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