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击中要害而能使人警醒的言论或举动。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朱文公 告 陈同父 云:‘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气血麄豪,却一点使不着也。’此论於 同父 ,何谓顶门上一针矣。”亦省作“ 顶门一针 ”、“ 顶门一鍼 ”。 宋 刘克庄 《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吾事上十年,聒聒顶门一鍼,每言治乱,原於君心。” 明 卢象昇 《与少司成吴葵庵书》:“顶门一针,拜此君之益多矣。”
“顶门上一针”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该成语原指针灸时从头顶(脑门)刺入的一针,如中医中的百会穴等关键穴位。比喻直击要害、使人警醒的言论或行动。常用于形容对他人的错误或困惑提出一针见血的批评或建议。
历史来源与文献引用
最早见于宋代文献: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境,尤其是对他人言行提出关键性修正时。例如:
领导对项目漏洞的批评堪称顶门上一针,让团队立刻意识到问题所在。
简写形式
该词也常被简化为“顶门一针”,意义完全相同。
延伸对比
类似成语有“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但“顶门上一针”更侧重精准击中核心问题,而非泛泛的提醒。
顶(⺮)门(门)上(一)针(钅)。
《顶门上一针》的意思源自古代一种惩罚方式。在古代,某些犯人会被罚站在门口,上面插满尖锐的针,以示惩罚和羞辱。繁体字为「頂門上一針」。
在古代,「针」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古时候写作「針」。而「顶」的写法也有变化,古时候写作「頂」。
他撒谎被揭穿后感到非常丢脸,简直是给自己「顶门上一针」。
顶门上一刀、顶门立户、顶天立地。
拍马屁、给人下马威、让人丢面子。
提携,给予帮助,增加声望。
希望以上内容能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百里君被害人贲豚飙飃唱嚎玷邮丁税恩庆丰珉鳏贵宝归十归一果艺喝六呼幺横断轘曲花卿货码甲必丹俭恡劫难洁士景初历积险蚗蠪诳上苦厌厌邋邋凌籍六枳洛水戮身马坊马郞门观迷乐洞民治目击耳闻铅铁秋胡妇曲肱而枕儒医三复三献玉上厉省府生爻噬逆思女绥祭羧基腾涌顽才畏慄诬悖香膏显眼纤隐遐异谐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