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顶门上一针的意思、顶门上一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顶门上一针的解释

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击中要害而能使人警醒的言论或举动。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朱文公 告 陈同父 云:‘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气血麄豪,却一点使不着也。’此论於 同父 ,何谓顶门上一针矣。”亦省作“ 顶门一针 ”、“ 顶门一鍼 ”。 宋 刘克庄 《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吾事上十年,聒聒顶门一鍼,每言治乱,原於君心。” 明 卢象昇 《与少司成吴葵庵书》:“顶门一针,拜此君之益多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顶门上一针”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直指要害、使人猛然警醒的言论或举措。它形象地比喻如同在头顶最关键处扎下一针,能瞬间使人清醒或觉悟。以下从词典释义、来源典故及现代用法进行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与核心含义

  1. 字面本义

    “顶门”指头顶正中(百会穴所在),是人体最要害、最敏感的部位之一;“一针”指针灸的针刺动作。字面意为在头顶正中扎下一针。

  2. 比喻引申义

    《汉语大词典》 明确释义为:“比喻使人茅塞顿开、幡然醒悟的警策之言。”

    《现代汉语词典》 进一步强调其“切中要害、发人深省”的特性,常用于形容对他人的深刻提醒或批评。


二、来源与典故

此成语源于佛教禅宗公案,与“当头棒喝”异曲同工:


三、现代用法与语境

  1. 警示与劝诫

    用于强调对他人的错误或盲点提出一针见血的批评,促其醒悟。

    例:“他的批评虽严厉,却是顶门上一针,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2. 思想启发

    形容深刻的理论或观点能破除迷障,引发根本性认知转变。

    例:“这篇哲学论述如顶门上一针,颠覆了我对自由的固有理解。”


四、权威文献参考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文献链接,以上来源标注为权威工具书版本信息,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顶门上一针”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该成语原指针灸时从头顶(脑门)刺入的一针,如中医中的百会穴等关键穴位。比喻直击要害、使人警醒的言论或行动。常用于形容对他人的错误或困惑提出一针见血的批评或建议。

  2. 历史来源与文献引用
    最早见于宋代文献:

    •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提到朱熹对陈同父的劝诫,称“此论於同父,何谓顶门上一针矣”;
    • 刘克庄在《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中亦用此语,强调“每言治乱,原于君心”的深刻见解。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语境,尤其是对他人言行提出关键性修正时。例如:

    领导对项目漏洞的批评堪称顶门上一针,让团队立刻意识到问题所在。

  4. 简写形式
    该词也常被简化为“顶门一针”,意义完全相同。

  5. 延伸对比
    类似成语有“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但“顶门上一针”更侧重精准击中核心问题,而非泛泛的提醒。

别人正在浏览...

百谋千计白醗坌涌避险过当补休擦黑儿才情财政赤字沧海称使垂仁辍休单立觝滞墩木独帚飞闾抚化拱顶乖迕关紧还步红布胡秦交通大学叫阵解控亟缚屣警场拘问牢甲利兵蜡楂林黄理性路歧慢慢吞吞明黠米制盘固侯叛涣千古不磨清流清妍起首塞角三国演义上戊讪讪时弊十帝饰智碎银慝伪天申节通巢土公无衣香霭衔吕衔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