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告止幡的意思、告止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告止幡的解释

亦作“ 告止旛 ”。 唐 宋 时官吏仪仗,在前引道者所执之旗,上有“告止”两字,以禁止行人,犹后来所用的“肃静”、“回避”牌。《新唐书·仪卫志下》:“亲王卤簿。有清道六人……次告止旛四,传教旛四,信旛八。凡旛皆絳为之。”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今上 熙寧 五年,方讲日朔 文德殿 视朝立仗之仪……黄麾幡一,告止幡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告止幡"是汉传佛教仪轨中的宗教器物,现结合权威辞书及宗教文献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告止幡指佛教法会中用于标示仪式进程的特制旗幡,其形制为长方形布帛,多绣有梵文经咒或莲花等宗教纹样。该器物具有双重功能:在法事开始时悬挂为"启请幡",仪式结束时垂下则为"告止幡",象征佛事活动的起止轮回。

二、历史源流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密宗典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记载:"法事将毕,垂幡告止"。宋代《翻译名义集》释为:"幡者旌旗也,告止者,表法事圆满"。明代《释氏要览》详细描述其规格:"长五尺,广二尺,朱帛为地,金线界道"。

三、文化内涵

  1. 宗教象征:告止动作蕴含"诸行无常"的佛教哲理,《大智度论》云"法会虽盛,终须告止",体现缘起性空思想。
  2. 艺术载体:现存敦煌莫高窟第172窟壁画中,清晰描绘唐代告止幡的流苏与华盖形制,印证其历史形态。
  3. 仪轨功能:根据《百丈清规》,告止幡的垂落时机需与主法僧的磬声同步,构成视听双重信号系统。

四、应用场景 当代佛教活动中,告止幡仍用于水陆法会、盂兰盆节等重大佛事。中国佛教协会《法器使用规范》明确其当代尺寸标准为长180cm、宽80cm,材质改用防皱丝绸,既保留传统形制又适应现代需求。

(文献来源:《佛学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佛教文物大观》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汉传佛教仪轨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告止幡”是唐宋时期官吏仪仗中使用的一种旗帜,主要用于禁止行人通行,相当于后世的“肃静”“回避”牌。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用途
    告止幡由前导人员执持,旗面写有“告止”二字,其核心功能是警示行人避让,维护官吏出行时的秩序。它属于仪仗队伍中的一部分,常见于亲王、官员的卤簿(仪仗队列)中。

  2.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 唐代《新唐书·仪卫志下》提到亲王卤簿中有“告止旛四”,宋代庞元英《文昌杂录》也记载了文德殿仪仗中“告止幡”的使用,说明其礼仪功能贯穿唐宋两代。
    • 别称为“告止旛”,二者为同一物,字形差异源于古代用字习惯。
  3. 形制与演变
    告止幡以绛色(深红色)布料制成,属于仪仗旗帜的一种。随着朝代更迭,其功能逐渐被“肃静”“回避”等文字标识取代,但核心作用均为清道示警。

  4. 字义解析

    • “告”意为告知、警示,“止”表示禁止,二字组合直接表明旗帜的用途。
    • 此名称体现了古代仪仗制度的直观性与功能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仪仗配置或不同朝代差异,可参考《新唐书》《文昌杂录》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蚌蠃拔搴把总被坚执鋭比选惭邓禹尺璧赐胙呆木头盗虚德信调直地灵人杰冬酿方当分陕脯资甘至告诉疙疤耕织汉帝号牌禾苗鹤爪鸿迹浑同解兰谨择救饥拯溺就亲急灼钜典连榱麟褭立业陇头水谩生满生生禡牙没有平辇破功夫泊子荣涂识时达务守兔私臣逃时特郎当通资袜袴威凌闻彻缊韨五官将武满五熏相连谢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