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江國的意思、江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江國的解釋

(1).河流多的地區。多指 江 南。 唐 李白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秀句滿江國,高才掞天庭。” 宋 梅堯臣 《送賢良田太丞通判江甯》詩:“對策 漢 庭後,拜官江國來。” 清 周亮工 《雪苑不寐》詩:“江國書難寄,中原寇未平。”

(2).古國名。在今 河南省 息縣 西。 漢 劉向 《新序·善謀上》:“ 齊桓公 時, 江國 、 黃國 小國也;在 江 淮 之間,近 楚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江國"是一個具有文學意蘊的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 字面義:江河密布的地區或國家

    指水網縱橫、多江河湖泊的地域或邦國。這一釋義強調地理特征,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江南水鄉的客觀描述。例如杜甫《江梅》中"江國逾千裡"即描繪了江河廣布的地理景象。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2. 引申義:江南地區的雅稱

    在詩詞中常作為"江南"的美稱,承載着文化意象。它不僅是地理概念,更寄托了文人對江南風物(如煙雨、畫船、杏花)的審美想象,隱含富庶、柔美、閑適的意境。如姜夔《暗香》"江國,正寂寂"便以"江國"代指江南,渲染空寂氛圍。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文學中的典型意象:

古典詩詞常借"江國"抒發羁旅之思(如陸遊詩)、隱逸之趣或家國之慨,其意境多與水鄉春景、孤寂漂泊相關。這一用法在宋詞中尤為顯著,成為江南文化符號的代表之一。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詩詞曲語辭例釋部分)

網絡擴展解釋

“江國”一詞在曆史與文學中有兩層主要含義,結合不同來源可歸納如下:

一、古代諸侯國

  1. 起源與建立
    江國是殷商至春秋時期中原民系建立的諸侯國,又稱“鴻國”或“邛國”,古音讀“gāng”。其開國君主為江元仲(伯益第三子),受封于公元前1101年,屬夏朝時期。

  2. 地理位置
    周代江國都城位于今河南正陽縣東南、淮水北岸,現存江國故城遺址,面積約17.5萬平方米,時代涵蓋東周至漢代。另有一說其範圍在河南省息縣西。

  3. 曆史地位
    江國是夾在齊、楚等大國之間的小國,曾參與春秋諸侯事務。據《新序》記載,齊桓公時期,江國與黃國因鄰近楚國而受其影響。

二、地理與文化概念

  1. 自然特征
    指河流密集的區域,多代指江南地區。如唐代李白詩句“秀句滿江國”,宋代梅堯臣“拜官江國來”均以“江國”描繪江南水鄉的文學意象。

  2. 象征意義
    該詞可引申為富饒繁榮之地,尤其用于形容江蘇、浙江、安徽等江南省份的豐美環境與經濟文化發展。

三、補充說明

需注意,“江國”的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曆史國名特指河南地區的古國,而地理概念則側重江南區域。在引用時,建議優先參考權威曆史文獻(如)與文學典籍(如)。

别人正在浏覽...

鞍馱鏖軍白頭帖子棓酸笨曲讒诟赤道齒數淳緻大機大莫道韻倒竈登遐兜的頓首再拜兒童團泛潋鳳皇子祓殡撫順感愛感悟攻靡冠紳歸帳路頭函義赫蘇氏轟鳴花娘胡大見贻挢揉節料居舍寬放狂獝雷逝留視亂将羅圈兒揖馬渤馬羣空瀎破母氏平路敲鑼賣糖,各幹一行起地泅水儒肆賞首捎連深心屍鄉翁停柩委誠文诰蕭飒謝時西方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