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江东的意思、江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江东的解释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古时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区,也泛指长江下游地区

据有江东。——《三国志·诸葛亮传》

避乱江东。——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起兵江东。

割据江东。

详细解释

(1). 长江 在 芜湖 、 南京 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 隋 唐 以前,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的所在,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 长江 南岸地区为 江 东。《史记·项羽本纪》:“且 籍 与 江 东子弟八千人渡 江 而西,今无一人还,纵 江 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臛 江 东之潜鼉,臇 汉 南之鸣鶉。” 宋 李清照 《乌江》诗:“至今思 项羽 ,不肯过 江 东。” 清 林则徐 《次韵答陈子茂德培》:“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 江 东战鼓声。”

(2). 三国 时 孙权 建都于 建康 ,故又称 孙吴 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 江东 。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尚书令 彧 ,告 江东 诸将校部曲,及 孙权 宗亲中外。”《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孙权 据有 江东 ,已歷三世。”《梁书·元帝纪》:“ 孙策 昔在 江东 ,于时年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江东"是中国历史地理中的重要概念,具有三层核心含义:

一、地理概念 "江东"最初指长江在芜湖至南京段(古称"皖江")的东南岸地区,因长江在此处呈东北流向,古人以中原为坐标中心,将南岸称为"江东"。《汉语大词典》定义为"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故自汉至隋唐,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来源:《汉语大词典》第5卷)。其核心区域包括今苏南、皖南、浙江及赣东北,与《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的"六朝江东腹地"范围相符(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二、历史演变 作为行政区划代称,江东特指三国时期孙吴政权辖境。《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时江东成为独立政治实体的代称(来源:《三国志》卷四十七)。唐代后行政区划调整,"江东"逐渐被"江南"取代,《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云:"唐宋人专以江东为吴"(来源:《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注)。

三、文化意象 在文学语境中,江东承载着英雄气节与地域情怀的双重意象。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典故(《史记·项羽本纪》),赋予其悲壮色彩;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则强化了其文化象征意义(来源:《历代诗歌选》)。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鹧鸪天》),则展现了江南文人的地域认同(来源:《唐宋词鉴赏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

江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理概念,主要含义和演变如下:

一、地理范围

  1. 核心区域:指长江下游芜湖至南京段的南岸地区。因该段长江呈西南-东北流向,古人将东侧江南地区称为「江东」(又称「江左」)。
  2. 延伸范围:三国时期扩大为孙吴政权统治的核心区域,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等地。

二、历史演变

  1. 称谓起源: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兵败后感叹「无颜见江东父老」。
  2. 三国鼎立:成为孙吴政权代称,如《三国志》载孙权「据有江东」。
  3. 唐代以后:逐渐被「江南」取代,开元年间后较少使用。

三、文化经济地位

  1. 富庶之地:东汉后发展为财赋重地,孙吴时期因长期稳定成为经济繁荣区。
  2. 文学意象: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等诗句,赋予其人才辈出的文化象征。

补充说明

现代网络用语中,「江东」被借用表达对往事的遗憾或牵挂,源自李清照诗句「不肯过江东」的延伸解读,但此属非传统语义。

(以上内容综合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犴圄宝钞辈偶奔走呼号勃然大怒不赶趟不明不白呈交喘喘穿墙磋商淡水之交澄结地力妒女风散根据盘互供餽管当酤榷花厂化泽活着家家户户交藉蛟窟皭然醮水金虫拘神遣将料敌若神利国监陵犯凌蔑丽巧録民率身锚灯铭迹谬迂拿总旁孼平流平赃浅俚山师是甚时适酸衷遂伪碎玉零玑添盐着醋通淹脱籍瓦沟外港像形枭县邪财谐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