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恶的意思、十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恶的解释

(1).封建时代刑律所定的十种大罪。《隋书·刑法志》:“﹝ 开皇 元年﹞更定《新律》……又置十恶之条,多採 后齐 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6*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唐 长孙无忌 《唐律疏议·名例一·十恶》:“ 周 齐 虽具十条之名,而无十恶之目。 开皇 创制,始备此科……自 武德 以来,仍遵 开皇 ,无所损益。”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你药杀亲夫,这是十恶大罪哩。”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摺》:“近復将不供兴贩姓名者,由杖加徒,已属从重,若逕坐死罪,是与十恶无所区别。”

(2).佛教以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为十恶。《南齐书·高逸传论》:“今则十恶所坠,及五无间,刀树劒山,焦汤猛火,造受自貽,罔或差贰。”《敦煌变文集·目莲救母变文》:“阿娘生时不修福,十恶十惩皆具足。”参阅《法苑珠林》卷一○六。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十恶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十恶”是中国古代封建法律中规定的十种不可赦免的重罪,其核心是维护君主专制和伦理纲常。该制度起源于北齐的“重罪十条”,隋朝《开皇律》正式确立为“十恶”,并被后世沿用至清代。以下是具体解释:

一、历史渊源

  1. 起源:北齐首次将危害统治的罪名归纳为“重罪十条”(如反逆、不道等),隋朝修改后更名为“十恶”,并增加了“谋”字罪名(如谋反、谋叛)。
  2. 定型:唐朝完善制度,规定犯十恶者“常赦不原”,即遇大赦也不免除刑罚。

二、十恶罪名释义

  1. 谋反:企图推翻皇权统治(如策划政变)。
  2. 谋大逆:毁坏皇家宗庙、陵寝或宫殿。
  3. 谋叛:背叛朝廷或勾结外敌(如叛逃敌国)。
  4. 恶逆:杀害或殴打尊亲属(如弑父、弑母)。
  5. 不道:手段残忍的犯罪行为(如灭门、肢解他人)。
  6. 大不敬:侵犯皇帝尊严(如偷盗御用物品、伪造御药)。
  7. 不孝:对长辈不敬(如咒骂父母、丧期嫁娶作乐)。
  8. 不睦:亲属间相互侵害(如妻谋杀夫、晚辈殴打长辈)。
  9. 不义:下属杀害长官或违背伦理(如学生杀老师、妻子在夫亡后改嫁不举哀)。
  10. 内乱:亲属间通奸(如与父妾私通)。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罪名案例或法律条文,可参考《隋书·刑法志》《唐律疏议》等古籍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十恶》的意思及来源

《十恶》指的是《十恶不赦》,是对罪恶行为的严重指责和警告。该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法律文献,特指罪大恶极的十种恶性犯罪行为。

《十恶》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十恶》由「十」和「恶」两个字组成。

「十」是由「十」字的上下结构构成,总共有两画。

「恶」是由「心」和「执」两个部首组成,共计十五画。

繁体字

《十恶》在繁体字中写作「十惡」。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恶」字的「心」部分常常被写作「忄」,同时,「十」的上部横画较短。

例句

这个国家严禁十恶行为的发生。

组词

恶行、恶劣、恶意、恶化、恶习

近义词

十邪、十恶不赦

反义词

十善、十美

别人正在浏览...

保洁草棘长话车右粗笨答数颠素陡削黩货房祠丰顔分另枌邑鵩吊该赡该页无法显示诡言浮说贵壮贱老过卖黄骠昏宠祸盈恶稔郊祀禁所计穷势迫积悟开素款引老趼廉白流涧籙练罗刹落生緑汪汪迈四方步陌头浅钝呛呕齐足全校去位人心大快闪带商船水秀才书魔殊品死灰复燃四书院松阿棠棃坦迤天车为之地乡时销魂荡魄小李将军谐畅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