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口的意思、通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口的解释

犹允诺。 元 李行道 《灰阑记》楔子:“他也常常许道要嫁我,被他母亲百般板障,只是不肯通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口"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兼具实用性和专业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素分解和语义融合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贯通、连通的出入口或通道,常用于描述地理空间或工程设施中连接两端的节点。例如:"隧道通口处设置了警示标志"《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987页)。

  2. 详细语义解析

    • :取"贯通、通达"义,源自甲骨文字形作"彳止甬",本义为道路畅通《说文解字注》)
    • :象形字,原指人进食发声器官,引申为"出入通道"。二字组合产生"连接通道"的转喻义,符合汉语"动+名"构词规律。
  3. 专业领域应用 在交通工程领域特指"立体交叉道路的连接通道"(《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 124-88),水利工程中则指"泄洪闸门启闭通道"《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

  4. 近义词语辨析 与"出口""入口"构成语义关联但存在差异:"通口"强调连通性功能,而非单向流动属性。如钱钟书《围城》中"这扇门是连接书斋与花园的通口",即突显空间连通特征。

  5. 历时演变考据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沟洫志》"凿渠通口",唐代颜师古注为"疏导水流之孔道",现代语义在明清水利文献中完成定型《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通口”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通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ōng kǒu,主要有两种解释:

  1. 口头上答应、允诺(主要见于古代文献)
    例如元代李行道的杂剧《灰阑记》中提到:“被他母亲百般板障,只是不肯通口”,意为“女方母亲虽未明确反对,但始终未口头应允婚事”。

  2. 言辞通顺、合乎情理(现代较少使用)
    该含义强调语言表达流畅、逻辑清晰,但需注意这一用法在权威典籍中较少出现。


二、使用场景与辨析


三、来源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若需完整例句或文献原文,可参考《灰阑记》等元代戏剧文本。

别人正在浏览...

白落别义不率部事常性冲静春素诞圣荅沓吊拷掤扒地貌学顶缸斗粟尺布断当独善耳塞放出分齐感恸告首革条寒炉环连虎虎势势火筯降志辱身剑气贱市交开家语计册极端借定枯耗拦击羸钝留牧旅人芒炎鸟路泥螺盘基蓬颗评吊倾偾扰毅柔铁入入贴贴三凈扫帚星深洽树骸宋磁特讯天厨頽怨闲厕香蓼僩然萧郎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