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频电磁辐射(发射频率为3千赫至3×105兆赫)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常见的污染源为高空电视传播发射塔、中短波及微波发射设备、高频加热设备及短波或超短波理疗机等。
射频污染是指由射频电磁辐射(频率范围通常在3千赫至3×10⁵兆赫,即3 kHz–300 GHz)引起的环境污染,属于电磁污染的一种人为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射频污染源于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其频率覆盖广播、通信、医疗等领域。根据国际划分,射频属于非电离辐射,长期暴露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建议通过控制辐射源强度、保持安全距离、减少暴露时间等方式降低风险。相关国际组织(如ICNIRP)已制定射频辐射暴露限值标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防护措施,可参考权威机构发布的电磁环境评估报告。
射频污染是指由射频辐射引起的环境污染现象。射频辐射是无线电波、电磁波等高频电磁辐射的统称。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使用,导致了射频辐射的增加,进而引起了射频污染。
《射频污染》这个词可以拆分为:射(射鸡图)+频(一次+专)+污(爿+津)+染(木+乙+一)。
射频污染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兴起于20世纪的无线电通信技术。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和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射频污染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繁体中文中,射频污染的写法为「射頻污染」。
在古代,射、频、污、染的写法略有不同。常见的古代写法包括:射(彳+寸+矢)、频(一+务)、污(上+水)、染(木+冄+㐌)。
1. 近年来,随着无线设备数量的激增,射频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2. 射频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射频辐射、射频干扰、射频测试、射频信号、射频设备
电磁辐射、电磁污染
电磁屏蔽、电磁辐射防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