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安贫乐道。语出《论语·学而》:“ 子贡 曰:‘贫而无諂,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郑玄 注:“乐谓志於道,不以贫为忧苦。” 刘宝楠 正义:“ 郑 以乐即乐道,与古论同。” 南朝 齐 谢朓 《于安城答灵运》诗:“殉业谢成操,復礼愧贫乐。” 元 王恽 《挽杜止轩》诗:“贫乐能安贵不淫,百年癭海寄浮沉。” 清 王诒寿 《九招》:“故 宣圣 有贵乎贫乐, 疏广 无取乎财多。”
“贫乐”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义
指安于贫困、以道为乐的精神境界,核心是「安贫乐道」。这一思想强调在物质匮乏时,仍能保持精神富足,追求道德修养而非物质享受。
经典出处
源自《论语·学而》中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孔子提出「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郑玄注解为「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即真正的快乐源于对道的追求()。
字义分解
传统解释
历代学者如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强调,此处的「乐」并非被动忍受贫困,而是主动选择以道义为人生目标,将物质匮乏转化为修身动力()。
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心态,体现为「物质清贫但精神丰盈」的生活态度。例如形容寒门学子刻苦求学、基层工作者坚守岗位等场景()。
注意:该词与「贫穷而快乐」的直译不同,需结合儒家文化背景理解其道德追求内涵。
贫乐,是由“贫”和“乐”两个字组成的词语。贫字的部首是贝,笔画数为7;乐字的部首是亅,笔画数为7。
“贫乐”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襄公四年》:“不妄以勉,不贫以乐”。意为不浪费勉力,不过度享乐。在这里,贫指的是不浪费,乐指的是享受。
在繁体字中,“贫”仍然是写作“貧”,而“乐”则是写作“樂”。
古时候,“贫”字的写法较为繁琐。《康熙字典》中记载了几种古体写法,包括“臏”、“貧”、“賓”等。而“乐”字的古体写法有“樂”、“楽”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贫乐”的例句:
与“贫乐”相关的组词包括:贫苦、贫困、贫穷、乐活、乐趣、乐观等。
与“贫乐”意思相近的词语有:节约、简朴、快乐。
与“贫乐”相反的词语有:奢侈、浪费、忧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