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岬角的意思、岬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岬角的解释

[hump;bill;cape;headland;promontory] 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

详细解释

突向海中的尖形陆地。如 山东 有 成山岬 (今称 成山角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岬角是地理学术语,指陆地突入海洋或湖泊中的尖形陆地部分,通常由岩石构成,是海岸线曲折区域常见的自然地貌。其形成与地质构造运动、海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常见于基岩海岸地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岬角特指"向海突出的夹角形山地"(商务印书馆,2016),《辞海》则强调其作为"分隔两个海湾的半岛前端"的地理特征(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

在地质学范畴,《地质学大辞典》指出岬角多发育于硬质岩层区域,因抗侵蚀能力差异形成锯齿状海岸线(地质出版社,2018)。典型实例包括山东半岛的成山角和台湾岛的猫鼻头,这些岬角在航海史上曾是重要地标。中国国家地理数据库显示,全国34%的基岩海岸存在岬角地貌(www.dili360.com,2024年更新数据),其形态演化对研究海岸带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岬角是地理学中描述海岸线形态的重要概念,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岬角指陆地突入海洋、湖泊或河流中的尖形地貌,通常表现为夹角状或钩状结构。其形成多与山地被海水部分淹没或未被完全侵蚀有关,常见于岩岸地区,常与海湾交替分布。

二、形成与特征

  1. 地质成因
    由抗侵蚀能力强的硬质岩石构成,当海岸岩石抵抗海水侵蚀能力差异显著时,坚硬岩石突出形成岬角,软弱岩石则凹陷成海湾。

  2. 地貌特征

    • 常伴有陡峭崖壁和特殊钩状回弯结构
    • 可能由沉积物沿岸运动形成沙质或砾石岬角
    • 波浪折射作用塑造末端形态

三、典型分布

主要存在于半岛前端或岩岸地区,例如:

四、地理意义

五、相关概念辨析

与「半岛」的区别在于规模更小,与「地角」为同义词,但「岬角」更强调尖突形态。

可通过查看(搜狗百科)、(光明网)等来源获取更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白榆半翅扳机绊脚石本情别邸别统并进阐明朝鸡吃拳盗没打张鸡儿低光荷低亚东沼都都磨磨儿郎佛青负犯付之梨枣干戾跪安酣媟胡才魂灵箭箶间接税靳薄敬事不暇旧章骏波虎浪擂搥离坚白漏嘴洛涧门下民监磨机篇述青孱启召杀鸡儆猴韶雅侍赖耍烟水碧山青四时田园杂兴的朗诵讨顺风退傅挥金委羸为我委咽辒辂无可比象无支祁象版乡愿小伯下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