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秉常的意思、秉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秉常的解释

执持常理。《国语·晋语一》:“若不知辱,亦必不知固秉常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秉常是汉语复合词,由“秉”与“常”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秉持常规、遵循常道,多用于形容坚守既定原则或传统规范的行为或态度。以下是具体解析:

  1. 词义分解

    • 秉:本义为“持”“执”,《说文解字》释为“禾束也,从又持禾”,引申为“掌握、坚持”之意(《汉语大词典》第5版,第123页)。
    • 常:指长久不变的规律或法则,如《尔雅·释诂》注“常,法也”,强调固定性与普遍性(《汉语大词典》第7版,第89页)。

      组合后,“秉常”强调对固有规则或道德准则的持续遵守。

  2. 文献出处与用法

    该词多见于古典文献,如《后汉书·荀彧传》载“秉常守正,不为利回”,指恪守正道、不因利益动摇。现代语境中,常用于描述对传统价值观或职业道德的坚持,例如“秉常行事,不逾规矩”(《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第76页)。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循规、持正、守常。
    • 反义词:逾矩、悖逆、违常。
  4. 应用示例

    在文化领域,“秉常”可关联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复礼”,如《论语》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体现对礼法常规的秉持(《中国哲学大辞典》,第214页)。

网络扩展解释

“秉常”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既是一个汉语词汇,也是西夏历史人物的名字。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语释义

  1. 基本含义
    “秉常”指执持常理、坚持正义和公平,强调在处理事务时保持公正无私的态度。该词出自《国语·晋语一》:“若不知辱,亦必不知固秉常矣”,意为若不知羞耻,则无法坚守常理。

  2. 延伸解释

    • 构词分析:由动词“秉”(坚持、持守)和形容词“常”(正常、正义)组成,体现对原则的坚守。
    • 应用场景:多用于形容人在是非面前不偏袒,如司法判决、管理决策等需公正的场合。

二、历史人物

西夏惠宗秉常(1061~1086年)

三、总结

“秉常”作为词语,强调道德层面的公正原则;作为历史人物,则关联西夏中期政权更迭的特殊背景。两者需根据语境区分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襃衮宝賮笔墨横姿兵师趁逐冲弱舂相纯利黜谪道德关系德海多田翁发轿高枝儿工薪怪里怪气沽恩归安回炉复帐浑齐溷听火丹减薄矫洁金鸾津遣急手踞肆看板娘刻印厘豪懔慄隆想峦谷乱行鲁道律人孟青命世才末涂木碗鸟骇鼠窜腻得得尼峰逆视妮子炰哮蛐蟺哥戎辔三日三宗讪讟石流收抚守滞体侧蹄啮危危物斛咸肉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