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mp;bill;cape;headland;promontory] 突入海中的尖形陸地
突向海中的尖形陸地。如 山東 有 成山岬 (今稱 成山角 )。
岬角是地理學術語,指陸地突入海洋或湖泊中的尖形陸地部分,通常由岩石構成,是海岸線曲折區域常見的自然地貌。其形成與地質構造運動、海水侵蝕作用密切相關,常見于基岩海岸地帶。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岬角特指"向海突出的夾角形山地"(商務印書館,2016),《辭海》則強調其作為"分隔兩個海灣的半島前端"的地理特征(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
在地質學範疇,《地質學大辭典》指出岬角多發育于硬質岩層區域,因抗侵蝕能力差異形成鋸齒狀海岸線(地質出版社,2018)。典型實例包括山東半島的成山角和台灣島的貓鼻頭,這些岬角在航海史上曾是重要地标。中國國家地理數據庫顯示,全國34%的基岩海岸存在岬角地貌(www.dili360.com,2024年更新數據),其形态演化對研究海岸帶生态系統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岬角是地理學中描述海岸線形态的重要概念,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岬角指陸地突入海洋、湖泊或河流中的尖形地貌,通常表現為夾角狀或鈎狀結構。其形成多與山地被海水部分淹沒或未被完全侵蝕有關,常見于岩岸地區,常與海灣交替分布。
地質成因
由抗侵蝕能力強的硬質岩石構成,當海岸岩石抵抗海水侵蝕能力差異顯著時,堅硬岩石突出形成岬角,軟弱岩石則凹陷成海灣。
地貌特征
主要存在于半島前端或岩岸地區,例如:
與「半島」的區别在于規模更小,與「地角」為同義詞,但「岬角」更強調尖突形态。
可通過查看(搜狗百科)、(光明網)等來源獲取更完整信息。
八德拜節白親抱珥北京曲劇卞毅彩樓慘懷慘懔赪頰楮弁摧壞摧沮道砟燈台吊鬥發言盈庭蜂腰猿背負博剛大各取所需閨帏毀熸回邪鹣钗機降驚惶進畫進鋭退速禁園俊美開鑿寬剩錢潰版犁铧曆頭鸾舞耄亂納國評注欠缺七十二營睿曲喪心三葉哨卒蛇珠守府束身就縛叔叔訟鹿肅純太湖精天成地平調息文世五更轉相濟閑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