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汉 时称布单衣。《仪礼·士丧礼》“浴衣於篋” 汉 郑玄 注:“浴衣,已浴所衣之衣,以布为之,其制如今通裁。” 贾公彦 疏:“布单衣, 汉 时名为通裁。”
(2).普遍裁减。 清 慕天顺 《请开海疏禁》:“议节省则事款通裁,几於节无可节矣。”
“通裁”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指汉代用布料制成的单层衣物,常用于丧礼或沐浴后穿着。《仪礼·士丧礼》中郑玄注释提到“浴衣以布为之,其制如今通裁”,贾公彦进一步解释“布单衣,汉时名为通裁”。这种衣物材质简单,属于古代服饰文化的一部分。
表示对事务、款项等进行全面削减。清代慕天顺在《请开海疏禁》中写道“议节省则事款通裁,几於节无可节矣”,体现了这一用法。此处“裁”取“削减”之意,与“裁军”“裁员”等词中的“裁”含义相近。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服饰制度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仪礼》及清代奏疏类文献。
通裁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用」和「衣」。用字的字义是使用,衣字的字义是衣服。所以,通裁的整体含义是指能够正常地穿着衣服。
通裁的第一个部首是「用」,第二个部首是「衣」。根据部首和汉字笔画,通裁的总笔画数为10画。
通裁一词源于古代汉字文化,具体出自哪篇文章或哪本书籍暂无确切记录。
在繁体中文中,通裁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通裁」。
汉字的书写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古时候的通裁可能有些许差异。但由于缺乏确切文献记载,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无法可知。
1. 他的衣服剪裁得很合身,穿起来很通裁。
2. 这套西装经过严格的裁剪,完美地展示了通裁的效果。
通裁不常用于构词,因此没有相关的组词。
通裁的近义词包括:合身、合体、称身。
通裁的反义词包括:不合身、不合体、不称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