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火厤 ”。古指以火德为象征的王朝历数。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 梁 天监 十三年,敕质此精舍,立为朱阳馆。将远符先徵,定祥火厤。”《隋书·音乐志下》:“火灵降胙,火历载隆;蒸哉帝道,赫矣皇风。”
“火历”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上古历法
指庞朴先生考证的一种上古历法,以观测大火星(天蝎座α星,即心宿二)的运行规律作为授时标准。古人通过观察该星在四季中的位置变化(如黄昏见于东方为春季开始),制定农事周期。这种历法早于干支历,是华夏早期文明的重要时间体系。
王朝历数象征
古代王朝推崇“五德终始说”,以五行中的“火德”象征政权正统性。“火历”特指以火德为王朝历数的代称,常见于文献中对帝王正统性的赞颂。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上古天文与历法的关系,可参考《尚书·尧典》或《夏小正》等典籍。
《火历》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用于记录天文、农历等事物的历法。
《火历》由火字旁和历字组成。
火字旁属于汉字的“火”部首,表示与火相关的事物。
历字由7划组成。
《火历》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汉字文化中对于记录和纪年的方式的称呼。
在繁体字中,“火”字写作“火”、“夂”,“历”字写作“曆”、“歷”。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在略有不同。对于《火历》这个词,它的古代写法为“火厉”或“火厂”。古代的汉字书写形式经过演变,逐渐简化为现代的写法。
1. 《火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历法,用于记录天文和农历等信息。
2.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火历》了解古代的节气和传统节日。
火爆、火焰、火山、火车、火热、火力、历程、历史、历练、历届等。
历法、纪年、日程等。
未来、未曾、前途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