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识的意思、不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识的解释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不识”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阐释:

一、动词用法:表示“不认识”或“不了解”

从构词看,“识”本义为“知道、辨识”,《说文解字》释“识”为“常也,一曰知也”(来源:许慎《说文解字》)。因此“不识”常用于否定认知状态,例如:

  1. 指对事物缺乏认知,如《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中,“不知”即与“不识”义近(来源:《毛诗正义》);
  2. 引申为对人情事理的不通晓,如《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此处“无知”与“不识”的否定逻辑相通(来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二、副词用法:表达“不料”的转折语义

此用法多见于古代汉语,表意外语气,如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提及“不识古亦为发语词”,例如《左传·成公十三年》“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其中“弗听”隐含“不识”的否定意外性(来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现代汉语中,该用法已逐渐被“没想到”“不料”替代。

以上释义综合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不识”的规范解释,并结合古代字书、经籍注疏,呈现词义的历史演变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

“不识”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含义

  1. 不知道/不认识
    指对事物或人缺乏认知或了解。例如《诗经·大雅·皇矣》中的“不识不知,顺帝之则”,郑玄注解为“不识古,不知今”,强调顺应自然法则。现代如《老残游记》“作为不识的样子”也沿用此义。

  2. 西周刑法的宽恕条件
    西周时期将“不识”(误杀)列为三种可宽恕的罪行之一。例如《周礼·秋官》提到“壹宥曰不识”,郑玄解释为因误认对象导致的过失杀人。


二、引申与文学用法

  1. 认识不全面
    如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因视角局限而无法看清事物本质。

  2. 谦逊或无法描述
    在典故“不知不识”中,子贡用“不识”形容孔子学识如江海般深广,表达无法完全理解的谦逊态度。


三、其他用法

更多详细例句及出处来源(如沪江词典、汉典等)。

别人正在浏览...

被盖苯基蝙蝠编织饬催词格典经地师风餐露宿凤冠葑炉戆愚革屦根状茎句萌勾手锢疾汩涌还回黑没促恒矢洪休检察员机捷墐户绢地举纲持领口慧力度廪台理丝六监南菁书院捻头凝想僻静平局浦帆痡峭且自骑鹤上扬州凄凉调欺昧侵冒器实畦堰骑装日夜三尊申舒侍俑瘫缓通畅驮铃梧榎迕指霞峯罅漏絃索亵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