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识的意思、不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识的解释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不识”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含义

  1. 不知道/不认识
    指对事物或人缺乏认知或了解。例如《诗经·大雅·皇矣》中的“不识不知,顺帝之则”,郑玄注解为“不识古,不知今”,强调顺应自然法则。现代如《老残游记》“作为不识的样子”也沿用此义。

  2. 西周刑法的宽恕条件
    西周时期将“不识”(误杀)列为三种可宽恕的罪行之一。例如《周礼·秋官》提到“壹宥曰不识”,郑玄解释为因误认对象导致的过失杀人。


二、引申与文学用法

  1. 认识不全面
    如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喻因视角局限而无法看清事物本质。

  2. 谦逊或无法描述
    在典故“不知不识”中,子贡用“不识”形容孔子学识如江海般深广,表达无法完全理解的谦逊态度。


三、其他用法

更多详细例句及出处来源(如沪江词典、汉典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不识(bù shí)这个词源于汉语中的“不”和“识”,表示不认识、不知道的意思。它的部首是讠(yán)和讹(é),总共有6个笔画。 这个词来自于古代汉语,是由“不”和“识”两个字组成的,表示人们不知道、不熟悉或不认识某个人、物或事情。在繁体汉字中,不识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不识这个词的写法与现代汉字写法基本相同。不过,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稍有不同,毛笔的笔画更多,结构也稍微复杂一些。 以下是一个例句:我在人潮拥挤的街道上迷路了,不识一丝一毫的方向。 组词中可以用到不识的搭配有不识抬举、不识时务等。 近义词可以是不知晓、不了解等。 反义词可以是熟知、了解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很乐意继续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