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陛的意思、纳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陛的解释

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九锡”之一。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纳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五锡纳陛。”《汉书·王莽传上》:“朱户、纳陛。”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纳,内也,谓凿殿基际为陛,不使露也。”一说,纳陛为致于殿两阶之间,便于上殿。见《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纳陛以登” 李周翰 注。后代亦以为对大臣的优遇。《宋史·吕端传》:“又以 端 躯体洪大,宫庭阶戺稍峻,特令梓人为纳陛。”此为木制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纳陛”是一个古代建筑术语,特指中国古代宫殿或重要礼制建筑中,位于殿堂侧面、专供帝王或尊者通行的台阶。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和功能两方面解析:

  1. 字义解析:

    • 纳: 本义为“收入”、“容纳”、“藏入”。在“纳陛”中,取其“引入”、“接纳”或“使进入”之意,指此台阶是引导、容纳尊者进入殿堂的通道。也有学者认为“纳”指台阶的结构形式,如“纳入”墙体或建筑结构之中,具有隐蔽性。
    • 陛: 专指宫殿的台阶。《说文解字》释:“陛,升高阶也。”段玉裁注:“自卑而可以登高者谓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如“陛下”即是对帝王的尊称,意指在台阶之下侍奉或禀告的人。因此,“陛”本身就带有尊贵、专属性的含义。
  2. 功能与特点:

    • 专属通道: “纳陛”是供皇帝、皇后、太后等最高统治者或特定尊贵人物(如祭祀时的主祭)上下殿堂使用的台阶。区别于正面供百官朝拜的“陛”(通常更宽阔、显赫),纳陛通常位于殿堂两侧(如东阶、西阶),更具私密性和专属性。
    • 礼仪与等级象征: 使用纳陛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被封为“安汉公”时,被赐予“九锡”之礼,其中一项即为“纳陛”,意指允许他使用类似帝王规格的台阶,这是极高的荣宠。九锡中的“纳陛”象征着尊崇的地位和接近帝王的特权。
    • 隐蔽与安全: 因其位置常在侧面或后方,相较于正面台阶,纳陛的路径可能更隐蔽,一定程度上也兼具安全护卫的功能。

总结定义: 纳陛,是指中国古代宫殿、宗庙等高级建筑中专设于殿堂侧面(非正面)、供帝王或极尊贵者使用的台阶。它不仅是实用的通行设施,更是封建礼制中身份等级的重要标志物,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尊荣与特权。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纳陛”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九锡之礼的赏赐形式

作为古代帝王授予诸侯或重臣的“九锡”之一(第五项),属于最高礼遇。其具体形式有两种解释:

  1. 隐蔽陛级说:凿开殿基台阶,将陛级(台阶)隐藏在屋檐下,避免尊者登阶时暴露于外。
  2. 近阶通道说:在大殿两阶之间设置专用通道,便于受赏者直接上殿。

二、迎接仪式的象征

引申为迎接高官或重要人物的仪式,特指古代帝王即位时,接纳臣子入朝任职的典礼。"陛"指宫殿台阶,"纳"即接纳,合称表示以高规格礼仪迎接显贵。

历史演变与用法

示例:《汉书·王莽传》记载“朱户、纳陛”的赏赐,颜师古注释强调其隐蔽陛级的设计理念。

别人正在浏览...

八鸾宝秘豹犆碑壠钹子布菜参核常祀秤毫城围雠定床簟村蠢担惊受恐淡雅德精點唇滴得遁甲神遏失额首称庆烦缪蹯跚風馬牛不相及管事归正首丘熯炽麾棨慧性建明胶粘嘉庆咭咭哝哝棘矜来命蓝黑冷丝丝墨官七排容成公宂秽三语沙堆山杏芟夷绳违顺实疏亲素规天夺其魄畋猎童子科外关顽癖稳利温习向搨小狭细管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