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筹马的意思、筹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筹马的解释

亦作“ 筹码 ”。1.古代投壶计算胜负之具。《礼记·少仪》“不擢马” 唐 孔颖达 疏:“投壶立筹为马……每一胜輒立一马,至三马而成胜。”

(2).博局以物计胜负亦沿称“筹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既散局,各计筹马, 王 负欠颇多。”

(3).用以比喻取决胜负的标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夜半筹马定,明明无差池。”

(4).旧时称货币或能够代替货币的票据。 茅盾 《多角关系》五:“‘什么!金条押不出现银子!’二老板跳起来叫着。‘可不是!筹码不够,你有什么法子?’” 欧阳予倩 《小英姑娘》:“我又不是赌6*钱的筹码,让你们搬来搬去赌输赢。”

(5).筹子。 巴金 《家》十四:“有时候他们也拿了筹码在临湖的 晚香楼 上掷着玩,他们喜欢掷‘狮子筹’,因为它是比较复杂而有趣。”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筹马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筹马”一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含义,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筹马”指古代用于投壶游戏或赌博时计数的器具,通常由竹、木或骨制成,呈长条形或片状。其功能等同于现代的“筹码”,用于记录输赢情况或计算得失。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与博戏、赌局场景相关联。

二、词源与古籍例证

此词最早可追溯至《礼记·投壶》篇,其中记载:“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东汉郑玄注:“筹,矢也,或曰马。” 表明“筹”与“马”在投壶游戏中均指代计分工具,后逐渐合称为“筹马”。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亦载:“博戏者以物衡钱,谓之筹马。”

三、通假字关系

“筹马”为“筹码”的通假写法。据《说文解字》,“筹”本义为计数的竹签,“马”在此处为假借字,无实际语义关联,仅作记音符号使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形已统一为“筹码”。

四、现代引申义

在当代语境中,“筹码”衍生出两层含义:

  1. 博弈用具:赌场中代表货币价值的代币;
  2. 社会隐喻:比喻在竞争或谈判中可支配的资源或条件(如“政治筹码”“谈判筹码”)。

五、文化背景补充

古代筹马形制有严格等级之分,《颜氏家训·杂艺》描述:“古者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二焭,其制甚古。” 不同材质(象牙、兽骨)与纹饰的筹马,还兼具彰显使用者身份的功能。


权威参考来源

  1. 《礼记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陔余丛考》(清·赵翼,中华书局)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
  5.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筹马”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历史语境和用途有所不同,以下是主要解释:

  1. 古代投壶计算胜负的工具
    最初指投壶游戏(古代宴饮时的礼仪性游戏)中用于记录胜负的竹签或木片。唐代孔颖达在《礼记·少仪》疏中提到“投壶立筹为马”,即每胜一次立一马(“马”代指标记),达到三马即为胜局。

  2. 博局(赌博)中的计胜负工具
    “筹马”也用于赌博场景,如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中记载赌局结束后“各计筹马”,即通过筹马结算输赢金额。

  3. 比喻胜负或成败的标准
    清代黄遵宪在《纪事》诗中用“夜半筹马定”比喻政治斗争的结果已定,引申为衡量胜负的准则。

  4. 旧时货币或票据的代称
    在近代经济活动中,“筹马”曾指代货币或可流通票据,类似于现代“筹码”的金融属性。

  5. 字形与词形演变
    “筹马”与“筹码”为异体词,现代多写作“筹码”。“筹”为上下结构,“马”为独体字,组合后表示以物计数的工具。

该词核心含义为“计数工具”,不同场景下衍生出具体用途,如游戏、赌博、金融等。现代通用“筹码”,而“筹马”多见于古籍或特定历史文献中。

别人正在浏览...

百喙一词禅絮沾泥叱干赤胫抽拨的亲堕楼飞挝瀵发风斗风鉴凤笙纷纭杂沓附落钢包感涕诰札出身跟屁虫宫令攻研浩闹黄鱓浣澣悔亲拣拔江表见客骄敖交阵桀起绝甘分少恇攘朗爽兰质薰心掠治镣竈李杜韩柳罹诟伶牙俐嘴落草没做道理处纳忠牌榜缥缈人世三弋山楹声传声名大噪深辜深铭肺腑神情束椽为柱鼠曲四脚潭涧铁蒺藜听纳闲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