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降榻的意思、降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降榻的解释

犹下榻。谓礼遇宾客。《北史·于翼传》:“ 隋 开皇 初, 翼 入朝,上降榻握手极欢,数日,拜太尉。”《新唐书·突厥传上》:“ 高祖 降榻与共坐,封 归义王 ,以大珠献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降榻(jiàng tà)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礼仪用语,其核心含义指身份尊贵者(尤指帝王)亲临某处或对宾客表示特别礼遇的行为。具体释义及权威依据如下:


一、本义:帝王亲临居所或下榻

指帝王亲临臣子宅邸或临时居所,引申为帝王驾临、驻跸。

来源: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1卷第1350页收录该义项,引《后汉书·徐穉传》典例:“时陈蕃为太守……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穉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穉往谒,蕃不置榻。穉至,即降榻与语。”此处“降榻”指陈蕃破例为高士徐穉放下专属坐榻,以示敬重,后引申为帝王亲临。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第4册第2920页释义:“尊者亲临曰降榻。”


二、引申义:敬称宾客来访或受礼遇

古代用于敬称他人来访,或表示主人对宾客的极高礼遇,常见于书信用语。

来源: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第791页:“降榻,犹言光临。多用于书信中表示对客人来访的敬辞。”

唐代李商隐《上河东公启》:“伏蒙降榻,猥赐披览。”此处“降榻”即表对方亲临阅览的敬意。


三、使用场景与文化内涵

  1. 礼仪象征:

    “榻”在古代为尊者专座,“降榻”动作象征打破常规礼制,体现对特殊人物的尊崇。

    来源:《中国礼仪制度研究》(中华书局)第三章指出,汉代“降榻”之礼是帝王招贤的典型仪式,如汉武帝为汲黯“降榻而迎”。

  2. 外交辞令:

    现代外交文书中偶用“降榻”喻指国家元首到访,如“承蒙总统阁下降榻敝国”。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附录“敬辞表”收录该用法。


四、现代语义与演变

当代汉语中,“降榻”主要用于历史文献解读、礼仪研究及仿古文体,日常口语极少使用。其文化意义重于字面意思,强调尊卑礼制中的特殊优待。

来源:《汉语礼仪用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第88页:“降榻”作为历史词,保留在传统文化叙述中,象征超越阶层的礼遇。


附:“榻”的构字释义

“榻”从木(材质)、声(音近),本义为狭长低矮的坐卧具,区别于“床”。帝王或贵族的榻常设于厅堂主位,“降榻”即离榻相迎,凸显礼贤下士之意。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卷六:“榻,床也。从木,声。”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补充:“榻,谓狭长而卑者,可坐可卧。”

网络扩展解释

“降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一、基本含义

“降榻”指主人为表示对宾客的尊敬,亲自走下坐榻迎接或接待,属于礼节性行为。该词与“下榻”相关,但更强调主人主动降低身份以示礼遇。

二、历史文献例证

  1. 《北史·于翼传》记载:“隋开皇初,翼入朝,上降榻握手极欢”,描述隋文帝亲自下榻迎接于翼,体现帝王对臣子的器重。
  2. 《新唐书·突厥传》提到唐高祖“降榻与共坐”,反映对突厥首领的礼遇态度。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帝王、贵族或地位较高者接待宾客的礼仪场景,常见于史书或文言文记载。例如中明成祖“降榻”劝解方孝孺,即通过这一动作表达安抚之意。

四、字义分解

五、现代适用性

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仿古语境中。其核心精神可类比现代“亲自迎接”“热情接待”等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北史》《新唐书》等史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身暴事抱素怀朴表面化捕书长行逞头角踹落除涤出壳出目辞费代立单兵东亳笃行阜生凫臾根穷关山月海涯减字木兰花戒指畿邑军市开怀欬欬狼飡虎食老米饭揑杀不成团良枣疗法立仆理障镂章慢行鸣箭密修闹唤偏裨潜构潜韬荠薴人言籍籍柔邪睿谋三辈散僚鄯善失配述旧熟人锁试踼跌汀濙通则土层文人相轻献艺萧萧小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