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订的意思、拟订的详细解释
拟订的解释
[draw up;draft;work out] 初步制订;起草
拟订方案
详细解释
草拟。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六:“我们拟订了一个扩大6*禁烟纪念的计划,想大规模地做它三天。”
词语分解
- 拟的解释 拟 (擬) ǐ 打算:拟去信联系。拟议。 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拟定(.起草制定;.揣测断定)。拟订。草拟。 仿照:拟古之作。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订的解释 订 (訂) ì 改正,修改:订正。考订。校(刼 )订。修订。 约定,立(契约):订立。订购。订约。 用线、铁丝、书钉把书页、纸张连在一起:装订。 制定:订计划。 评议:“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拟订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拟订(拼音:nǐ dìng)是现代汉语常用词汇,指初步起草、设计或制定计划、方案、文件等,强调过程性和未定稿状态。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词典释义与核心语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拟订:起草制定(计划、方案、文件等)。
该词包含两层含义:
- 起草行为:指初步构思、撰写文本或框架的过程;
- 未完成状态:区别于“拟定”,隐含方案仍需修改或审议,尚未最终确定。
二、构词法与字源解析
- 拟(nǐ):
源自《说文解字》“度也”,本义为揣度、设想,引申为起草、设计(如“拟稿”)。
- 订(dìng):
本义为评议(《说文》“平议也”),后衍生出修改、订立之义(如“修订”“订正”)。
二字组合强化了“起草→修改→形成草案”的动态过程。
三、与近义词的语义区分
在公文语境中需注意:
四、典型使用场景
该词高频出现于以下领域:
- 行政公文:政府机关“拟订年度预算草案”;
- 法律文件:律师“拟订合作协议条款”;
- 项目管理:团队“拟订实施方案框架”。
权威参考资料: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12450-8.
- 李行健主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 978-7-5600-8025-2.
- 许慎(汉)著;汤可敬译注. 《说文解字今释》.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12929-5.
-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法律文书用语规范》. 语文出版社.
- 夏征农主编.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 978-7-5326-5325-3.
网络扩展解释
“拟订”是一个动词,指对计划、方案、文件等内容的初步起草和制定,强调从无到有的构思过程,且通常带有后续讨论、修改或正式确定的预期。以下是详细解析:
1. 词义分解
- 拟:本义为“起草”“设计”,如“拟稿”“拟方案”。
- 订:指“商定”“修改后确定”,如“订正”“订立合同”。
- 组合含义:两者结合后,“拟订”指起草并初步确定内容,但尚未最终定稿或实施。
2. 使用场景
- 文件类:拟订合同、协议、章程(例如:“公司正在拟订新的员工手册”)。
- 政策规划:拟订方案、计划、条例(例如:“政府部门拟订了环保政策草案”)。
- 活动安排:拟订日程、流程(例如:“会务组拟订了会议议程”)。
3. 与“拟定”的细微区别
- 拟订:更强调“初步制定+后续协商”,隐含需进一步讨论或审批。
- 拟定:侧重“起草完成并基本确定”,离最终定稿更近一步。
(实际使用中两者常被混用,但需注意正式文书中可能存在区分。)
4. 常见搭配
- 拟订草案、拟订框架、拟订条款、拟订细则、拟订初稿。
5.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起草、草拟、制定、编纂。
- 反义词:废止、废除、推翻。
若需进一步区分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结合实际文本或案例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白菜白蛇背本倍万财实惨廪长铗缠染宠媵愁悒传戒当面输心背面笑梵偈否定该死豪健和德鸡旤金书籍湜旧污机子亢极之悔科差阔怀辣酱榔榆罍觞亮牌李善兰马程闵闵惄焉如捣膨大剽掠痊可麴法曲饰壤流三十二相三十六峯山炭山委善信湿挝挝束素宿达宿疾琐瘦太甲谈霏玉屑探观止矣铁轴土娼退溃瓦巵违非稳住神儿武刚车泄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