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膝风的意思、鹤膝风的详细解释
鹤膝风的解释
中医指结核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肿大,像鹤的膝部。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有患鹤膝风者,膝盖已迁于旁,语医以治。”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下,大约是大模大样,或者生了鹤膝风罢,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
词语分解
- 鹤的解释 鹤 (鶴) è 鸟类的一属,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边,吃鱼、昆虫或植物:鹤立。鹤发(?)。鹤寿。鹤驾。鹤长凫短。 笔画数:; 部首:鸟;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鹤膝风,又称鹤膝、膝游风、鼓槌风等,是中医骨伤科及外科对一种以膝关节肿大变形、上下肌肉萎缩为典型特征的慢性痹病的形象称谓。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 词义解析(词典角度)
- 形态比喻: 得名源于其典型体征。患者膝关节因积液、滑膜增生或骨质破坏而异常肿大、变形、僵硬,状如“鹤膝”(鹤鸟细长腿部的膨大膝关节);同时大腿和小腿肌肉因废用或疾病消耗而显著萎缩变细,形似“鹤腿”,整体外观被形象地描述为“膝大而腿细”,如鹤腿之形。
- 病理特征: 指膝关节部位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或骨病。中医认为多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痹阻经络筋骨所致;或与痰瘀互结、阴寒凝滞有关。病位主要在膝,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日久可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
- 症状表现: 除膝部肿大如鹤膝、腿胫枯细外,常伴随膝关节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初期可为酸痛,后期疼痛加剧)、局部皮温或高或低、活动受限(屈伸困难,步履蹒跚甚至不能行走)、患肢肌肉萎缩无力等症状。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二、 与现代医学的关联
在中医术语体系中,“鹤膝风”主要对应现代医学中的以下疾病:
- 膝关节结核: 这是最常与“鹤膝风”对应的疾病,即结核杆菌感染膝关节导致的骨与关节结核。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后期可形成寒性脓肿、窦道及关节畸形。
- 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累及膝关节): 当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侵袭膝关节,导致滑膜严重增生、软骨破坏、骨质侵蚀,并伴有明显关节肿胀畸形和肌肉萎缩时,其表现也符合“鹤膝风”的特征。
- 其他慢性膝关节炎症或骨病: 如严重的骨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后遗症、神经性关节病(夏科氏关节)等,若出现类似“膝大胫细”的典型表现,中医也可能将其归入“鹤膝风”范畴进行辨证论治。
来源参考:
- 李经纬 等 主编.《中医大辞典》.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条目:鹤膝风)
- 张伯臾 主编.《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相关痹病章节)
- 清·吴谦 等 编撰.《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对鹤膝风有详细描述和治法)
- 明·陈实功 著.《外科正宗》. (记载鹤膝风病因证治)
网络扩展解释
鹤膝风是中医病名,指以膝关节肿大变形、股胫肌肉萎缩为特征的疾病,因形似鹤膝而得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特征
-
形态特点
患者膝关节异常肿大,而大腿和小腿肌肉明显消瘦,形成“上细下粗”的鹤膝状外观。
-
症状表现
- 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后期可能化脓溃烂;
- 伴随发热、盗汗、食欲减退、消瘦等全身症状。
二、病因与病机
-
中医角度
多因肾阴亏损、寒湿侵袭下肢,或湿热壅阻关节所致,常由“历节风”发展而来。
-
西医对应
相当于结核性关节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与关节腔积液、骨质疏松等病理变化相关。
三、治疗与方剂
- 经典方剂:清代《验方新编》记载的“四神煎”常用于治疗,含生黄芪、石斛、牛膝等药物,适用于膝关节积液及风湿性关节炎。
- 现代疗法:结合抗结核药物、关节腔穿刺抽液等西医手段,配合针灸、理疗缓解症状。
四、易感人群
- 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及10岁以下儿童,与先天禀赋不足或慢性劳损有关。
鹤膝风是中医对膝关节严重病变的统称,需结合中西医方法综合治疗。若出现类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别人正在浏览...
暗练闇暝霸道绷藉并头红逋课不辟斧钺槎头吃斋充分又必要条件大八件打街骂巷担戴阏制芳卉分惠分界赶急根勾关请孩儿寒林翰林子墨寒食蕙楼匠营交午解械赆仪开镜刻薄逵路理察楼路买上告下毛皂谋欢平在清坐遒拔取毙塙解人牲洒如眒忽十殿阎王势藉倏地説方便四格锁闭缩首卷舌探房绦辫挺逸通行无阻同学究伪冒无航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