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刻薄的意思、刻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刻薄的解释

(1) [cutting;harsh;caustic;mean;acrimony]∶待人处事挑剔、无情

那个人为人奸狡诡谲,残忍刻薄

刻薄话

(2) [make a illegal cut;deduct illegally]∶克扣

实知留后,刻薄军士衣食,军士怨叛。——《旧唐书·李实传》

详细解释

(1).冷酷无情。《史记·商君列传论》:“ 商君 ,其天资刻薄人也。” 司马贞 索隐:“刻,谓用刑深刻。薄,谓弃仁义,不悃诚也。”《周书·儒林传·乐逊》:“夫政之於民,过急则刻薄,伤缓则驰慢。”《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张委 ﹞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姦狡诡譎,残忍刻薄。” 巴金 《秋》三九:“她又不是没有钱,做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刻薄?” 沉从文 《泥涂》:“你不要说那种看不起我们的刻薄话。” 柯灵 《香雪海·我们曾经生活在泥淖里》:“最后听到 独眼龙 刁钻刻薄的一席话,才把她送上死路。”

(2).克扣;刻剥。《旧唐书·李实传》:“ 实 知留后,刻薄军士衣食,军士怨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刻薄”是一个形容词,在汉语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言语、态度或行为,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依据权威汉语词典解释如下:

  1. 言语尖酸,待人冷酷无情: 指说话或写文章时用词尖锐、苛刻,不给人留情面,甚至带有讥讽、挖苦的意味,体现出对人的冷漠或不友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解释为“(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苛求”。例如:“他说话太刻薄,让人难以接受。”

  2. 待人冷酷,缺乏仁厚宽宏: 指对待他人缺乏宽容、仁慈和厚道之心,显得冷酷无情、斤斤计较。《汉语大词典》对“刻薄”的释义包含“冷酷无情”和“苛求”之意。例如:“为人刻薄寡恩。”

  3. (行为)过分苛求,不厚道: 指在行为上对他人要求过于严苛,不近人情,甚至显得吝啬、小气。《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解释相关词义时,也体现了“刻薄”有“苛严、不厚道”的含义。例如:“地主对佃农的盘剥极为刻薄。”

字源与构成:

近义词: 尖刻、苛刻、冷酷、无情、苛薄、刁钻、苛求 反义词: 厚道、宽厚、仁慈、宽容、敦厚、仁厚

古籍例证:

《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意指商鞅天性对人苛严寡恩。)

“刻薄”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是指言语尖锐带刺、待人冷酷无情、行为过分苛求,缺乏宽容和厚道的品质或表现。其语义重点在于对他人的不友善、不宽容和过度苛责。

网络扩展解释

“刻薄”一词的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刻薄(kè bó)指待人接物时冷酷无情、过分苛求,表现为吝啬算计、言语尖酸。核心特征是缺乏同理心,通过贬低他人获取心理优势,如《史记》记载商鞅"天资刻薄"即体现其冷酷性格。

二、具体表现

  1. 行为特征:利益上斤斤计较,常克扣他人(如《旧唐书》载李实刻薄军士衣食导致兵变);
  2. 言语特征:使用嘲讽、揭短等伤害性语言,如"刻薄话";
  3. 心理动机:本质是攻击性自卫,通过贬低他人建立优越感。

三、词源演变

源自《史记·商君列传》司马贞注:"刻谓用刑深刻,薄谓弃仁义",原指严酷统治手段,后演变为对性格的形容。唐代赵璘《因话录》记载的宴席不刻薄,则保留了"克扣"的古义。

四、语境应用

五、相关辨析

与"直率"的区别在于是否考虑他人感受,如指出:真诚是照亮前路的灯,刻薄是审判他人的剑。典型反义词包括宽厚(行为)与温厚(性情),同义词则有尖酸(语言)、苛刻(要求)等。


注:以上解析综合了词源考据、行为学分析及古今用例,如需查看更多具体例句可参考、12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嘲半信不信北漂苾勃不尽然产褥车价弛驭充氧春色黨歌点射叠棊讹音分赉裹鸡教塲节拍镜断军任宽安老饕莲铜玲琅吏人龙道虏略洛妃凝瞩平等互利谴何谦损愆阳窍眼切花轻诺青铜钱清职求托秋曦榷货务如山压卵剩欲渗水受币首言属兵硕彦死谏碎剧唐体谈噱题结通陈偷暇托荫无能为夏狄小而全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