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畏惧无言貌。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三·谈学》:“虽至圣至神,於此无逃避梦中,若问其因,亦当缩首卷舌,不敢出声矣。”
“缩首卷舌”是一个汉语成语,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形容因恐惧或受到威胁而畏缩不前,不敢说话或发表意见、。
出处与用法
最早见于明代李贽的《初潭集·师友三·谈学》:“虽至圣至神,于此无逃避梦中,若问其因,亦当缩首卷舌,不敢出声矣。”、3、。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高压、权威或困境中因畏惧而沉默的状态。
近义词与反义词
使用场景
常见于书面语或正式语境,例如形容面对质疑时不敢反驳,或在强权下选择沉默、4、。
发音与结构
拼音为suō shǒu juǎn shé(部分网页注音为“juàn shé”,但权威词典如汉典标注为“juǎn shé”)、。
“缩首卷舌”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因害怕或紧张而退缩,言行举止紧张不自然。
拆分部首和笔画:缩(纟宿 3画),首(首 (页首) 9画),卷(卩卜 9画),舌(舌 6画)。
来源:《史记·李斯传》中记载:“(李斯)为相,行西河,言行適失,竦缩卷舌。”这里的“竦缩卷舌”即相当于现在的“缩首卷舌”,意为他行走的时候紧张得连舌头都缩曲了。
繁体:縮首卷舌
古时候汉字写法:缩首卷舌在古代的写法和现代稍有不同,其中缩字的旧写形状为“縮”,由纟和宿两个部首组成。
例句:在面对领导的时候,他总是缩首卷舌,不敢多言。
组词:紧张、恐惧、退缩、畏缩。
近义词:拘谨、拘束。
反义词:洒脱、大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