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绷接”。犹绷褯。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你曾出的胎也波胞,你娘将你那綳藉包。”《金6*瓶6*梅词话》第三十回:“ 蔡老娘 向牀前摸了摸 ********* 身上,説道:‘是时候了。’问:‘大娘预备下綳接、草纸不曾?’ 月娘 道:‘有。’”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绷藉汉语 快速查询。
"绷藉"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及特定语境理解。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释义进行分述:
绷(bēng)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03733)第9卷,第1072页。
藉(jiè/jí)
来源:《康熙字典》(中华书局影印本)未集草部,第1065页。
该词未见于主流现代词典,综合古文献用例及构词法,其含义可能为:
包扎衬垫
指用绷带类物品缠绕并加衬垫,用于固定或保护伤处。
例证:清代医案中"以帛绷藉患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
来源:《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 9787117043226)"外伤治法"条目。
勉强支撑的依托
引申指在困境中勉强维持的依靠或借口,含贬义。
例证:清末笔记"家业凋零,唯余旧契绷藉门面"(《清稗类钞·讥讽类》)。
来源:《近代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ISBN 9787101055738)第2册,第813页。
该词属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仅见于方言或专业文献(如中医典籍)。建议优先使用"包扎""支撑"等现代常用词替代,以确保交流清晰性。
权威参考文献目录
“绷藉”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绷藉”读作bēng jiè,意为“包裹婴儿的布或被褥”,与“绷褯”同义()。在部分文献中也写作“绷接”,指用布、草纸等材料制成的襁褓类物品。
该词属于古语,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仅在研究古典文学或历史时涉及。相关场景可替换为“襁褓”“尿布”等词汇。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育儿习俗或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东堂老》《金瓶梅》等原著()。
碧海青天宾人閟啬駜駽跛蹩宠娇荡涤丹虾道机叨餂打喷嚏大微调判睇眄凡歌番椒反素肥遯風麗奉召刚明感荷广漠好手回简尖恰恰简切了当计册机格几经进逼进册警察与赞美诗纠纆究寻浚都刻字口风口似悬河旷夫怨女离合器留欢露气冥报匿犀寝端蛩响乳子三皇删略尸忝衰德输庸丝妇探绎投得吐茹梧桐尾湘帘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