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孩儿的意思、孩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孩儿的解释

(1) [child]

(2) 长辈对下辈或上司对下属的通称

太尉不肯相见,只怕孩儿们惊了太尉。——《水浒传》

(3) 幼辈、属员或仆役的自称

孩儿领受爹娘慈旨,曰即离去。——宋·佚名《张协状元》

(4) 昵称之词

饯筵绿绕红围处,只这孩儿,泪垂垂。——宋· 郭应祥《采桑子·赠丽华》

详细解释

(1).幼儿;儿女。《书·康诰》“若保赤子” 孔 传:“爱养人,如保孩儿赤子,不失其欲。”《后汉书·公孙述传》:“孩儿老母,口以万数。”

(2).特指儿子。《宣和遗事》前集:“﹝那妃子﹞却抱养 禄山 做孩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话説 大梁 有箇富翁姓 张 ,妻房已丧,没有孩儿,只生一女,招得箇女婿。”

(3).长辈称呼儿孙或儿孙对长辈自称。 宋 晁说之 《晁氏客语》:“太母宣諭曰:‘ 范侍讲 求去甚力,故勉徇其请。昨日孩儿(谓 哲宗 )再三留他,可諭与且为孩儿留,未可求出。’”《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见父亲立意要去,便道:‘爹爹既然要去,把酒来戒了,孩儿方才放心。’”

(4).对仆人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是日 张生 正鬱闷,闻言点头微哂,道‘九百孩儿,休把人厮啈,你甚胡来我怎信。’”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孩儿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孩儿”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父母对子女的称呼
    常见于古代白话,指代子女或儿女,如《宣和遗事》中“抱养禄山做孩儿”。现代多用于文学或戏剧中,如“孩儿谨遵父命”。

  2.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古代晚辈对长辈(尤其是父亲)的自称,如元代杂剧《东堂老》中“孩儿里言不出,外言不入”。

二、延伸用法

  1. 长辈对晚辈的通称
    可用于上司对下属或长辈对年轻后辈的泛称,如《水浒传》中“孩儿们惊了太尉”。

  2. 亲昵或爱称
    宋代诗词中常见对孩童或亲近之人的昵称,如郭应祥《采桑子》中“只这孩儿,泪垂垂”。

  3. 特指儿子
    部分文献中狭义指代儿子,如《初刻拍案惊奇》中“富翁姓张,孩儿早逝”。

三、词源与演变

“孩”本义为“小儿笑”(《说文解字》),后与“儿”组合成词,逐渐扩展出以上含义。现代汉语中,“孩儿”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被“孩子”替代,但在戏曲、文学等场景中仍保留古风色彩。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法细节,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孩儿

孩儿是一个汉字词语,用于指代年幼的儿童。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子"部首,右边是"子"字作为声旁。它共有6个笔画,分别是横、竖、横、横、横、撇。

来源

孩儿一词最早记录于《尔雅》中。它的本义是指男子尚未成年之时,后来逐渐引申为儿童的泛称。在现代汉语中,孩儿通常指代不同年龄段、性别的儿童。

繁体

在繁体字中,孩儿的写法保持基本不变,依然是"孩儿"。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孩儿的写法略有不同。早期文献中,孩儿的写法通常是“孩儿"。在古代篆书中,其形状更为简化,写作“孑",表示儿童的含义。

例句

1. 这个公园里有许多孩儿在嬉戏玩耍。

2. 妈妈每天都会给我倾诉她遇到的事情,像一个孩儿一样。

3. 孩儿不知道他的想法是否真实可行。

组词

孩儿园、孩儿童、童孩等

近义词

儿童、小孩、娃儿

反义词

成人、大人、长辈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