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脱逃。《新唐书·藩镇传·刘仁恭》:“伏发,斩 可及 ,独 守文 挺逸,众无还者。”
(2).俊逸。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四章六:“ 齐 梁 之间, 照 名尤著。然其险狭之处,挺逸之趣,则继轨者无闻焉。”
“挺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脱逃
指逃离、逃脱,多用于描述人物或军队的撤退行为。例如《新唐书·藩镇传·刘仁恭》中记载:“伏发,斩可及,独守文挺逸,众无还者。”,此处“挺逸”指刘守文成功逃脱。
俊逸
形容风度或文采出众,带有潇洒超脱的意蕴。如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评价鲍照的诗风:“其险狭之处,挺逸之趣,则继轨者无闻焉。”。此外,南北朝沈约的诗句“君王挺逸趣,羽旆临崇基”,也以“挺逸”赞美君王的超凡志趣。
补充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古籍或文学研究。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可参考《新唐书》或相关文学评述原文。
挺逸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直立自由、挺拔洒脱。这个词的来源是由两个部首构成的,分别是「手」和「巾」。
拆分的部首和字母分别是:
挺逸共有8个笔画。
挺逸的繁体写法为「挺逸」。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挺逸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为「擤」。它的意思也是指直立、挺拔的样子。
以下是几个使用挺逸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由挺逸组成的词语:
与挺逸意思接近的词语有「挺拔」、「笔直」等。它们都表示身体或物体的状态直立、挺直。反义词可以是「佝偻」或「弯曲」,表示身体或物体弯曲或不直立。
抱表寝绳拨繁澄别成城春鸿盗讼打野鸭子抵诃二曲反本方者法头例首封坛富贾扶桑浮思桂樽好景豪马皓首穷经鹤寒逅适黄连木蕙棠混天星货机胡渰椒岸焦点结膜机耕队寄灵惊愤耤田舅嫂靠臂敛毫里层聋哑鸬鹚杓緑洲马牙香冥籍冥然颇败秋海棠取事散弛三霜三至试律噬脐无及水帝炭棒坛坎田则通天彻地未了因握奇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