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事物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晋武帝》:“孰如近在 汾 晋 之间,使我不轨之士民,教猱倀虎,河决鱼烂於腹心乎?” 清 钱谦益 《<赖古堂文选>序》:“近代之文章,河决鱼烂,败坏而不可救者,凡以百年以来学问之繆种浸淫于世运,熏结于人心,袭习纶轮,醖酿发作,以至于此极也。”
“河决鱼烂”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该成语比喻事物坏到极点,完全不可收拾,常用于描述因内部问题导致彻底崩溃的局面。
“鱼烂河决”为同源异序词,出自《史记》附录中班固之言:“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其含义更侧重因自身原因导致灭亡,与“河决鱼烂”在比喻角度上略有差异。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读通鉴论》及《史记》相关注释。
《河决鱼烂》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事情十分严重或无法挽回的局面。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情况已经达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这个成语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河、决、鱼、烂。其中,“河”为水流的意思,作为整个成语的背景;“决”表示突然断裂或决裂;“鱼”是指鱼,是整个成语的象征;“烂”代表完全崩溃或无法修复。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杨慎《牧斋笔记》中的故事。相传明朝初年,有一个厉害的大水把一个小河决口冲垮了,河水倾泻而进,把河里的鱼都冲烂了。因此,人们用“河决鱼烂”来比喻事情变得无法挽回的地步。
由于繁体字的使用逐渐减少,所以《河决鱼烂》这个成语在繁体中的写法与简体中的写法基本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汉字写法基本相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1. 当那个公司的内部贪腐问题曝光后,整个公司的声誉就河决鱼烂了。
2. 他的事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最终导致他的人生河决鱼烂。
3. 这桩丑闻事态严重,会让政府的声誉河决鱼烂。
一些与“河决鱼烂”有关的组词包括:河流、决口、鱼汤、鱼腥味。
与“河决鱼烂”意思相近的成语有:水火无情、无可挽回、追悔莫及、无药可救。
与“河决鱼烂”意思相反的成语有:危在旦夕、扭转乾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