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浮假的意思、浮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浮假的解释

虚浮不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至 魏 晋 羣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釐。然契机者入巧,浮假者无功。” 唐 张说 《和丽妃神道碑铭》:“生可捐於浮假,心独係於玄贞。” 清 恽敬 《<古今首服图说>序》:“千载之后以言千载之前,岂敢谓出於尽是,然浮假之説,歧杂之言,则不敢及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浮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古籍用例两方面进行解释:

  1.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浮: 本义指漂在水面上,引申为虚浮、不切实、不沉着、不固定、多余等含义。
    • 假: 本义为借,引申为凭借、借助、不真实、虚伪、暂时等含义。
    • 浮假: 结合两字含义,核心指虚浮不实、虚假不真。它强调的是一种缺乏根基、流于表面、并非出自真诚或实质的状态。
  2. 古籍用例与具体语境:

    • 指文风浮华不实: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形容文章、言辞过于雕琢、华丽空洞,缺乏真实内容和深刻思想。例如:

      《魏书·文苑传序》:“自昔圣达之作,贤哲之书,莫不统理成章,蕴气标致,其流广变,诸非一贯,文质推移,与时俱化。… 逮高祖驭天,锐情文学,盖以颉颃汉彻,掩踔曹丕,气韵高艳,才藻独构。衣冠之士,翕然崇尚,多闻博达之士,焕乎俱集。于时陈郡袁翻、河内常景、乐安孙彦举、河东裴敬宪… 等,并雕虫之美,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然皆轨躅相趋,浮假者众。” (此段批评当时文坛虽有才俊,但模仿成风,浮华虚假的作品居多。)

    • 指人情虚伪不真: 形容人的情感、态度、行为做作、不真诚。例如:

      《宋书·颜延之传》:“(延之)作《庭诰》之文… 其中云:‘… 习之所变亦大矣,…情嗜弗宣,孰测其津?… 道在不然,义在不可,而横意去就,谬生希幸,以为未达至分。… 凡有知能,预有文论,若不练之庶士,校之群言,通才所归,前流所与,焉得以成名乎?… 而才非秀异,意怀浮假,声推自媒,苟求矜衒。’” (这里批评那些才能不高却心怀虚伪,自我吹嘘以求显扬的人。)

    • 指事物虚妄不真: 泛指事物、现象缺乏真实性、可靠性。

“浮假”一词在古汉语中,主要指虚浮不实、虚假不真。它常用于批评文风的华而不实、人情的矫揉造作以及事物的虚妄不可靠,强调的是一种缺乏内在实质、流于表面形式的负面特质。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对“浮假”有收录和释义,提供了上述《魏书·文苑传序》的例证。该书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 [由于《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本访问受限,建议通过大型图书馆或专业数据库查询]
  2. 《辞源》(修订本): 作为一部大型古汉语辞书,也收录了“浮假”一词,并提供了释义和书证。 [《辞源》在线资源通常需订阅,可通过商务印书馆官网或相关学术平台了解]
  3. 国学大师网(www.guoxuedashi.com): 该网站整合了多部古籍和辞书资源,可通过其检索功能查找“浮假”在《魏书》、《宋书》等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和上下文。 [网站公开可访问]
  4. 汉典(www.zdic.net): 提供了“浮假”的基本释义,并引用了《魏书·文苑传序》的例句。 [网站公开可访问]

网络扩展解释

“浮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浮假”指虚浮不实,多用于形容言辞、行为或事物缺乏真实性和根基。例如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浮假者无功”,强调浮夸虚假的内容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2. 出处与例句

3. 拼音与结构
“浮假”读作fú jiǎ(注音:ㄈㄨˊ ㄐㄧㄚˇ),由“浮”(表面、虚浮)与“假”(虚假)组合而成,字面意义叠加强调“不真实”的属性。

该词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常见于对文风、品行的评价。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参考《文心雕龙》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参燮长吁短叹彻幂坼兆斥叱刍藳触陷辞不达义妲己掉向踶马敦贞恶叉飞遁离俗奉委嘎嘎感哽干仗光明盐棺函鬼祠寒火含敛花界换易糊糊涂涂缋事间距贱术徼欢甲万饥惫羁单九隆酒粕觉王看官匮涸浪废老瞒龙骸千斤凄冻切谢青华仙真轻音乐亲香人芽稍公势物树心夙兴昧旦韬光隐晦跳趫梯航鼃咬翁翁遐甸下江兵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