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句抹的意思、句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句抹的解释

谓去掉文辞中的某些字句。 清 黄宗羲 《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 鹿门 八家之选,其旨大略本之 荆川 、 道思 ,然其圈点句抹,多不得要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句抹"是古代文学批评术语,指对诗文进行删改或润色的行为,常见于中国古典文论体系。该词由"句"(文句)与"抹"(涂抹修改)复合构成,具体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本义层面指文字删修。《文心雕龙·镕裁》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强调通过句抹实现文字精炼。宋代吕本中《童蒙诗训》记载欧阳修作《醉翁亭记》"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此为句抹的典型范例。

二、修辞层面涉及韵律调整。《诗式》记载唐人改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为"僧敲月下门",通过动词替换使诗句更富音韵美。清代桐城派提出的"删繁就简三秋树"创作理念,亦属句抹理论的发展。

三、批评层面作为鉴赏方法。金圣叹批《水浒传》时运用"句抹"标注精彩文句,张竹坡评《金瓶梅》采用圈点抹线符号系统,形成古代独特的文本批评范式。这种批改方式后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成为官方认可的文学批评手段。

相关概念需区别于"句读"(标点断句)与"句法"(语法结构),其核心在于通过修改提升文本质量。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对诗文词句进行删改润色",收录于第七卷第1143页。该术语的演变过程在《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中有系统论述,体现了汉语文学追求"炼字锻句"的美学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句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删除或修改文辞中的某些字句。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句抹”由“句”(句子)和“抹”(抹去、删除)组成,字面意为对文字内容的删减或修改。它常用于文学批评或编辑领域,指通过删改使文辞更精炼或符合要求。

  2. 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黄宗羲的《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鹿门八家之选……其圈点句抹,多不得要领。”此处批评茅鹿门在选编文章时删改不当。

  3. 其他可能的解释辨析
    部分词典(如)提到“句抹”有“言辞拘谨”的引申义,但此说法未见于多数权威文献。主流用法仍以“删改文字”为主。

  4.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对文本的修改行为,例如古籍校勘、文章润色等,强调对原文的调整与优化。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清代文学批评相关著作或权威词典(如、3、8的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玉蟾卑幼绷场面宾飨鼻绳操柄漕台宸慈骋辔敕使储备从斜簇羽搭浆打基础当身登望琱琢动粘飞箭風馳封冢芙蓉城橄榄枝割礼革运构形旱歉较准节料锦綉九筋黄九衢三市救人救彻,救火救灭菌桂慨允鸾回凤舞论驳年馑畔涯倾飐求凰让田飒俐撒吞沙鉢烧丹失张失志树栽栽堂花恬畅庭园听重挺走体帖頽迁魏国山河违科问津相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