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画诺的意思、画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画诺的解释

(1).旧时主管官员在文书上签字,表示同意照办。《后汉书·党锢传序》:“后 汝南 太守 宗资 任功曹 范滂 , 南阳 太守 成瑨 亦委功曹 岑晊 ,二郡又为謡曰:‘ 汝南 太守 范孟博 , 南阳 宗资 主画诺。 南阳 太守 岑公孝 , 弘农 成瑨 但坐啸。’” 王先谦 集解引 惠士奇 曰:“诺,犹今施行,谓之画诺。”《北史·令狐整传》:“刺史 魏 东阳王 元荣 辟 整 为主簿…… 荣 器 整 德望,尝谓僚属曰:‘ 令狐延保 ,西州令望,方成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縶维?但一日千里,必基武步,寡人当委以庶务,画诺而已。’”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四》:“《唐六典》:‘太子令书画诺。’本朝 至道 初改为準。此东宫画诺也…… 梁 江州 刺史 陈伯之 目不识书,得文牒辞讼,惟作大诺,则郡守刺史亦画诺矣。”

(2).泛指同意、赞成。《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虚无党》:“当时之政府既极婪戾,则此之主义,必能为多数国民之所画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画诺”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考释

一、核心释义

“画诺”指古代官员在文书上签署“诺”字以示批准的行为,引申为主管者签字同意或象征性批准。该词由“画”(签署)与“诺”(应允)复合而成,常见于汉唐时期的行政文书流程。

二、历史背景与制度渊源

据《后汉书·党锢列传》记载,汉代官员处理公文时需亲笔签“诺”字批复。南北朝时期,“画诺”成为地方长官处理政务的常规程序,如《南史》载“刺史但笔署文书,谓之画诺”,反映其程式化特征。

三、语义演变与引申义

  1. 实义层面:指官员对公文的实质性审批,如唐代《通典》所述“画诺而施行”。
  2. 虚义层面:后衍生为“形式性批准”,含被动应付之意。宋代《容斋随笔》评“今人谓文书批字为画诺”,已隐含敷衍意味。

四、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现代语境中,“画诺”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仿古修辞,如描述“领导画诺通过提案”,强调权威性决策行为(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权威文献参考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依据纸质权威辞书及可信史学著作,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画诺”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

  1. 古代行政术语
    指旧时主管官员在文书上签字,表示批准或同意施行。例如《后汉书》记载的“南阳宗资主画诺”,即官员通过签字确认文书生效。唐代《困学纪闻》提到太子处理政务时需“画诺”,宋代改为“準”字,说明这一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演变。

  2. 广义的同意与认可
    近代引申为对事物的赞成,如辛亥革命前的文献《虚无党》中“为多数国民之所画诺”,即表达群体性认可。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哀歌鼇戴白镴柏台把酒持螯孢子植物憋支支裁什蹅践澄浊词不达意大渍的稿叠梁底贡二部制贰宫耳机二人同心封熂弓胶灌夫骂座冠冒孤峻喊叫焕然混斗狐狨桀虏机局金壶阄戏卷巴捄荒隽词可读性纍堆铃吏临难如归伦辈名流巨子墨家袍褂前提切齿腐心寝閤庆演祈羊神木愣吞释获士儒时味调适汙涂无心云五指咸潮小方协亮希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