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武后 称帝时酷吏 来俊臣 所制刑具之一。《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又作大枷,各为号:一、定百脉,二、喘不得,三、突地吼,四、著即臣,五、失魂胆……后以铁为冒头,被枷者宛转地上,少选而絶。”
“失魂胆”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言演变来理解:
刑具名称
指唐代武则天时期酷吏来俊臣发明的一种刑具,属于“大枷”类型。据《新唐书》记载,该刑具位列五种枷具之五,佩戴者会因极度痛苦而“宛转地上,少选而绝”(短时间内死亡)。
成语含义
形容人因极度恐惧而丧失魂魄的状态,强调胆怯到极点的心理。例如:“他听到噩耗后失魂胆,呆立当场。”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刑具或成语用法,可查阅《新唐书》或权威词典。
失魂胆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惊恐到失去了胆量,形容非常害怕或恐惧。
拆分部首和笔画:失(丿、乚、丨,4画)魂(亻、心,9画)胆(⺼、旦,9画)
来源:《史记·项羽本纪》:“适长安。……阳人门者。顾见魏婴,将援颐而起。颐若有失魂胆色。”此处是描述项羽见到魏婴后,显得非常害怕,仿佛失去了胆量。
繁体写法:失魂膽
古时候汉字写法:失魂胆(舌、雚、尢、月、胆)
例句:他走在黑暗的小巷中,不经意地听到了一声奇怪的响动,吓得失魂胆。
组词:失魂落魄、魂不守舍、失胆症、无胆色
近义词:胆战心惊、惊惶失措、惊恐万状
反义词:泰然自若、从容不迫、无畏无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