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卷耳。《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 三国 吴 陆玑 疏:“叶青白色,似胡荽,白华细茎,蔓生。可鬻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正如妇人耳中璫。今或谓之耳璫艸。 郑康成 谓是白胡荽, 幽州 人呼为爵耳。”参见“ 卷耳 ”。
爵耳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植物名称,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该词条。根据古代文献及植物学考据,其释义可分为以下两方面:
《尔雅·释草》载:“卷耳,苓耳。”郭璞注:“《广雅》云‘枲耳’,亦云‘爵耳’。”此处“爵耳”为“枲耳”的别称,即苍耳的古称,指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的果实,因形似古代酒器“爵”得名。该名称现已罕用,现代词典多以“苍耳”为正条。
苍耳为一年生草本,具钩刺总苞的果实可附着动物传播。全草及果实入药,《神农本草经》称其“主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但需注意其小毒特性。李时珍《本草纲目》释名:“其叶形如枲麻,故曰枲耳;实如爵耳,故名爵耳。”印证其命名源于果实形态类比。
文献依据:
- 《尔雅》《广雅》等训诂文献(暂未公开电子资源)
- 《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Xanthium sibiricum 条目(参见:Flora of China)
-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中华书局点校本)
“爵耳”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爵耳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在《诗经·周南·卷耳》中,“爵耳”被解释为“卷耳”,即苍耳的古代名称。三国时期陆玑描述其“叶青白色,似胡荽,蔓生”,幽州地区(今河北一带)称其为“爵耳”。
部分现代资料提到“爵耳”作为成语,形容“有官职而无真才实学之人”,但此用法来源存疑,且权威性较低。建议以植物学解释为主。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引用或植物特性,可参考《汉典》或《搜狗百科》的详细条目。
安身之处绊鞿包公赔情饱和蒸气压操场策对车轨共文赤水丛山峻岭达旦达曙登闳饭牛奉币丰淳甫甫鬲闭鳏处管桁古贝龟币鬼皂荚国宾合时宜鸿深花枝招展虎据龙蟠忽速焦黄截稿节气儆动金昴军部看详匡肃劳伤乐妇泪涟畾落梁倚灵蛇鹿蜀槃槃洽谈室扫兴嗣服四世三公耸出诉事头叶讬笔图像处理亡国之社王囚侮戆香囊小看晞避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