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潄流”。谓以流水漱口。形容隐居生活。《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伏见处士 緜竹 秦宓 ,膺 山甫 之德,履 雋生 之直,枕石漱流,吟咏緼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惔於浩然之域。” 晋 陆云 《逸民赋》:“杖短策而遂往兮,乃枕石而漱流。” 唐 李山甫 《山下残夏偶作》诗:“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争如老夫枕石潄流,快活在山中度日。”
“漱流”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以形容隐士的闲适生活,以下是详细解释:
漱流的字面含义是以流水漱口,常与“枕石”连用为“枕石漱流”,象征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其核心意义是通过自然意象表现隐士的清贫与高洁。
历史典籍
最早见于《三国志·蜀志·彭羕传》:“枕石漱流,吟咏缊袍”,描述隐士秦宓的生活状态。
晋代陆云《逸民赋》中也有“杖短策而遂往兮,乃枕石而漱流”的表述。
文学扩展
唐代诗人李山甫在《山下残夏偶作》中以“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表达归隐之志。明代文学作品中亦常见此类用法,如“争如老夫枕石潄流,快活在山中度日”。
“漱流”不仅指具体的自然行为,更承载了古代文人对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理想追求,常见于诗词、赋文中,是隐逸文化的典型符号。
《漱流》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清洗流淌的水。在这个词中,漱表示用水冲洗,流表示水的流动。
《漱流》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漱的部首为氵(水部),它是由6个笔画组成;流的部首为氵(水部),它是由3个笔画组成。
《漱流》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古时候人们经常用水来冲洗口腔,这有助于清除口腔中的杂质和净化口腔。因此,漱流这个词就形成了。
《漱流》的繁体字为「漱流」,拆分部首和笔画与简化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漱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它以水部作为部首,上面加上了「足」字旁,表示了水从脚底流动的意象。
1. 漱流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口腔的清洁。
2. 在山间流淌的小溪是一个漱流为我们提供了一片宁静的背景。
1. 冲洗:用流动的水或其他液体清洗。
2. 清洁:使干净,没有杂质。
3. 洁净:清洁,没有污垢。
堵塞:阻塞,使无法流通。
安身八都榜示鞭楚并塞伯事畅亮伧鄙秤长乘高决水侈媻酬庸呆定答讪电力机车定命法诫语飞鸿肺结核分列隔厌公诸于世厚今薄古花花搭搭胡吃海塞回絶尖言冷语简夷矫劲惊心褫魄进熟抉示暌乖昆弟来叶临侵梨干茏苁龙骨聋盲轮王鹿野卢照邻毛厕男觋启锚绮襦纨褲求聘荛竖溶合软资源删裁生禀炭渣啼唱危蹇五经解元无着邮件下铺熙德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