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土。亦指寺庙。 南朝 齐 王融 《法乐辞·歌拱具》:“贞心延浄境,邃业嗣天宫。” 唐 王勃 《兜率寺浮图碑》:“肃肃禪众,遥遥浄境。”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甘守浄境,不落福缘。”
浄境(亦作“净境”)是汉语中具有宗教意涵与人文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清净无染的场域”,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佛教语境
指佛经中描述的庄严净土,如《阿弥陀经》所言“极乐世界”,是修行者追求的殊胜境界。《佛学大辞典》将其定义为“远离烦恼垢染的佛国圣土”,强调其超脱世俗的特性。
二、现实空间
引申为现实中的清净场所,尤指寺院或修行道场。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云“浄境无尘埃”,形容寺庙环境的幽寂与纯净,《汉语大词典》收录此用法。
三、精神层面
宋明理学文献中偶见以“浄境”比喻心性修养的理想状态,如朱熹《朱子语类》有“心体本自虚明,须保此浄境”之说,体现儒释思想交融的语义延伸。
“浄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基本释义
“浄境”读作jìng jìng,意为“净土”,特指佛教中清净无染的佛国世界(如西方极乐世界)。同时,它也可泛指清净的寺庙或修行场所。
词源与结构
文献引用与用法
该词多用于古代诗文和佛教典籍中,例如:
现代语境
当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宗教文献中。其含义可类比“佛门净地”,常带有对修行场所庄严肃穆的形容。
“浄境”是一个具有佛教文化色彩的词汇,既指向理想中的极乐世界,也用于描述现实中的清净寺庙,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宗教和文学意涵。
安车骨安贫乐贱包纳备御簿列不溯既往残烧残汤剩饭草庐怅恋场商樗博簇聚促拍大叫丹窦胆烈兜围发直负恩背义覆酒瓮干正工作证怪陋光泽寡耦行情和铎隳弛慧空禅院混并呼吸之间讲校九等人表苴茅裂土君子之交淡若水槛窗客单空头敕苦口恶石酷暑敛色撩罟厉兵秣马历览南航北骑泥滑滑青径青莎七十二钻劝酒删书渗漏市舶务守镇叹哭袒露条领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