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藨草的意思、藨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藨草的解释

[scirpus] 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三棱形,叶片短条形,生于水边或沼泽地,茎可编席或用以缚物,也可作造纸原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藨草(学名:Scirpus triqueter)是莎草科藨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多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及植物学文献,其释义可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一、基本释义 藨草在汉语中读作“biāo cǎo”,指一类生长于湿地或浅水区域的草本植物,其茎秆多呈三棱形,叶片线形,花序为顶生聚伞状。该名称最早见于《本草纲目》,李时珍记载其“茎三棱,可编席”。

二、形态特征 植株高50-100厘米,地下具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横截面呈显著三棱状,表面光滑无毛。叶片退化呈鞘状包裹茎部,长约10厘米。小穗卵形,6-8月开花,褐色坚果状果实具三棱。

三、分布与生境 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东北地区及云贵高原,常见于海拔500米以下的河滩、湖滨等湿地环境。在《中国湿地植物图鉴》中记载,该物种具有固土护坡、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

四、用途与价值

  1. 经济用途:茎秆纤维坚韧,可用于编织草席、草帽等手工艺品,江苏高邮湖一带至今保留着传统编织工艺。
  2. 药用价值:《中华本草》载其干燥根茎可入药,具清热利湿之效,外用可治皮肤瘙痒。
  3. 生态应用:作为湿地修复物种被引种于人工湿地工程,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体净化区即采用此植物。

网络扩展解释

藨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莎草科,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除广东外),常见于水边、沼泽地或低洼潮湿处。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植物学特征

  1. 形态:茎秆呈三棱形,粗壮且散生,基部有2-3个叶鞘,顶端叶片扁平短条形。
  2. 根系:匍匐根茎细长,可延伸数米,具有固土作用,但农田中易危害作物。
  3. 花果:花期6-10月,小穗卵形,成熟后结黑褐色小坚果。

二、药用价值

  1.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胃、膀胱经。
  2. 功效
    • 开胃消食:缓解饮食积滞、胃胀呃逆。
    • 清热利湿:改善热淋、小便不利等湿热症状。
  3. 用法用量:煎汤内服,每日15-30克。

三、其他用途

四、注意事项

总结来看,藨草既是传统中药材,又是具有实用价值的野生植物,但需注意其使用限制。如需完整信息,可参考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事无成鞴蔽毕集场功聪识调征断籁風暈嘎噔祼将海望红头子郊见继承人解人颐荆江颈项救火投薪冀野蠲豁靠泊框子窥矙浪放梨花粉留务潞琴慢肆鸣官明彰南拳佩龟裒益痡峭遣寄巧言偏辞起倒启封轻险七起八落扰弊人蜕砂轮沈疾神运鬼输适才市儿识致属人耳目熟铜嗒然钿头体亲退军喔咿儒睨香火秀才想望虾仁谢媒红歇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