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收的意思、浮收的详细解释
浮收的解释
额外征收。《清史稿·穆宗纪一》:“减 苏 、 松 、 常 、 太 浮收米三十七万餘石,浮收钱百六十七万餘贯。” 茅盾 《子夜》八:“你在亩捐上浮收一些儿,在黑货上多抽一些儿,你一个月的收入就抵上我的一年。” 沙汀 《酒后》:“不管催收什么款项,他总比旁人缴得快,又不随意浮收。”
词语分解
- 浮的解释 浮 ú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桥。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表面的:浮皮儿。浮土。浮雕。 空虚,不切实:浮夸。浮华。 不沉静,不沉着:轻浮。浮躁。 暂时的:浮记。浮支。 可
- 收的解释 收 ō 接到,接受:收发。收信。收支。收讫。收益。 藏或放置妥当:这是重要东西,要收好了。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收割。收成。麦收。 招回:收兵。收港。 聚,合拢:收容。收理。收集。 结束:收尾。收煞。收
网络扩展解释
“浮收”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 含义:指在法定税收或规定数额之外,额外征收钱粮或财物。常见于古代赋税征收中的不规范行为。
- 词性:动词(动宾结构),拼音为fú shōu。
2.历史背景与词源
- 出处:该词在清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如《清史稿·岳起传》提到“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强调其作为腐败现象的源头。
- 应用场景:多用于描述地方官吏在征收田赋、税粮时,以“损耗”“手续费”等名义加派税额的行为。
3.实例说明
- 清代曾多次整顿浮收问题,例如《清史稿·穆宗纪一》记载:“减苏、松、常、太浮收米三十七万余石,浮收钱百六十七万余贯”,反映出浮收数额巨大且普遍。
- 文学作品如茅盾《子夜》提到“在黑货上多抽一些儿”,沙汀《酒后》中“不随意浮收”,均侧面体现浮收的社会影响。
4.现代延伸
- 当代语境中,该词可引申为任何超出合理范围的额外收费行为,但需结合具体背景使用。
“浮收”是历史上典型的苛税现象,具有负面含义,反映了古代财税制度中的弊端。如需更深入的历史案例,可参考《清史稿》及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浮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什么意思
浮收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暂时性的收入或利益,也可以指临时性的收获或收入。
拆分部首和笔画
浮收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会(⺌),它包含了9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浮收一词的来源于汉语,是通过将“浮”和“收”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在繁体字中,浮收的写法是「浮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浮收的写法没有太大差异,仍然是由“浮”和“收”两个字组合而成。
例句
1. 这份临时工作给我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浮收。
2. 她靠副业赚取了额外的浮收。
组词
浮浮收收、浮光掠影、飘浮收敛
近义词
额外收入、暂时利益、临时收获
反义词
固定收入、长期利益、永久收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