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面寒铁的意思、冷面寒铁的详细解释
冷面寒铁的解释
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词语分解
- 冷面的解释 形容态度严峻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明史;周新传》详细解释.淡而不红的面色。 宋 苏轼 《岐亭》诗之四:“何从得此酒,冷面妬君赤。定应好事人,千石供 李白 。”.冷脸子。《醒世恒言·大树坡义
- 铁的解释 铁 (鐵) ě 一种金属元素,工业上用途极广,可以炼钢,可制各种器械,亦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形容坚硬:铁拳。铁军。铁骑。金戈铁马。铁汉。铁蹄。铁腕。 形容确定不移:铁铮铮。铁的纪律。铁证。 形
专业解析
冷面寒铁是汉语中一个具有鲜明意象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神情严肃冷峻、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无私。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义两方面解析:
-
字面拆解与意象:
- 冷面: 指面部表情冰冷、严肃、毫无笑容或温情,给人以难以接近、不徇私情之感。
- 寒铁: “寒”指冰冷,“铁”指坚硬、刚强、不可弯曲。寒铁常指古代兵器或刑具(如铁尺、铁索),其特性是冰冷坚硬、质地刚强、不易腐蚀,象征着刚直、坚定、公正无私、不可动摇。
- 组合意象:将人的面容比作冰冷的铁面,整体营造出一种威严、冷峻、刚硬、不近人情(特指不徇私情) 的强烈形象。
-
引申义与核心内涵:
- 形容人神情严肃冷峻: 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总是非常严肃、不苟言笑,甚至显得冷漠严厉,让人望而生畏。
- 形容人性格刚直、执法严明: 这是更核心和常用的含义。特指执法者或掌权者公正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铁面无情。他们像冰冷的铁一样,不为私情所动,不为利益所诱,不畏强权所迫,严格按照法律或规则办事,不讲情面。
- 象征公正与威严: 该成语常用来赞颂那些在司法、监察或管理职位上,能够坚守原则、维护正义、不偏不倚的人物。
权威典籍与历史用例佐证:
此成语的形成与运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在描述古代清官、直臣时常用:
- 《明史》记载: 最著名的典故出自《明史·周新传》。周新是明朝永乐年间的著名清官,官至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监察)。他执法严峻,不避权贵,被百姓称为“冷面寒铁”。书中记载:“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京城里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一听就吓得跑开躲起来),足见其威严与刚正之名。此典充分体现了“冷面寒铁”形容执法者威严无私、令人生畏的核心含义。来源:《明史·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四十九》
- 《汉语大词典》释义: 作为现代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对“冷面寒铁”的释义精炼准确:“比喻公正严明,不畏权贵的人。” 来源:《汉语大词典》
“冷面寒铁”通过“冰冷的面容”和“寒冷的铁器”这两个极具冲击力的意象组合,生动刻画了人物外表冷峻严肃、内心刚直坚定、执法公正无私、不畏强权的特质。它不仅是外貌神情的描写,更是对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品格的极高赞誉,尤其在形容司法、监察等需要高度公正性的职业人物时最为贴切。其权威性源于经典史籍(如《明史》)的明确记载和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的规范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冷面寒铁”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比喻公正廉洁、不畏权贵的官员,强调其刚正不阿的品格。字面可理解为“冷峻的面容,如寒铁般坚定”,既体现严肃的外表,也暗含内在的清廉与正直。
二、出处与典故
出自《明史·周新传》,记载明代官员周新的事迹。他任监察御史时敢于弹劾权贵,令皇亲国戚畏惧,称其为“冷面寒铁”。后民间甚至用此名吓唬孩童,足见其威严。
三、用法与结构
- 语法结构:偏正式成语,可作宾语或定语。
- 感情色彩:中性,多用于褒义语境。
- 示例:
“他执法如山,素有冷面寒铁之称。”
四、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表情冷漠如铁”,但这一说法较少见且与权威典籍记载不符,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若需进一步了解周新的事迹或成语演变,可参考《明史》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娘子八徵辩武辩政不置驰绩尺简螭鬽魍魉冲军酬庸垂头搨翼疵累点电荷鼎事抖搂蹲守凤泊鸾飘丰茂扶舆杠铃槁瘁耕渔渹渹篁笋呼风唤雨火城解连环絶倒口荐款局宽留烂碎量移龙蟠倮国门庇牧曹恁迭骈接撇嵌乾位齐优趣操屈庄容颜肉冻商务办事处埏闼山楂少迭声烈沈声静气诗乘收据霜筠跳嬉通吃通淫威陵文公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