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垂头塌翅 ”。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文》:“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恃。”《新唐书·萧遘传》:“羣臣报国极矣,战力殫矣,尚能垂头塌翅求生於黄门哉!”
“垂头搨翼”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多用于书面语,含贬义。
适用于描述人或群体遭遇挫折后失去信心、精神低落的场景,例如:
团队在项目失败后,成员们个个垂头搨翼,再无往日的干劲。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等来源。
《垂头搨翼》这个词是指人或动物由于疲惫或衰弱而头垂下来,翅膀下垂无力的状态。它常用来形容精疲力尽、疲惫不堪的样子。
《垂头搨翼》的部首是“翟”(鸟),它的组字结构为由上至下依次是“翟”、“垂”、“翼”。
《垂头搨翼》的总笔画数为28画。
《垂头搨翼》源自于《庄子·养生主》:“彼垂翅而搨翼者,非不欲飞,试蹴而《泥》,非不兴也。所以垂者,以待其时也,所以搨者,以观其机也。”意为“他头垂下来、翅膀搔动的原因,并不是不想飞,但是试着扑打却不得飞腾,不是不想负重飞翔,而是在等待时机,方法是试探观察。”
《垂头搨翼》的繁体写法为「垂頭搨翼」。
古时候,《垂头搨翼》的汉字写法为「鵲垂翼」,左边的部首是“鳥”(鸟),而“瞿”则是指眼皮上提高的神情。整体上的意思是“眼皮上提,鸟儿的翅膀下垂”,与现代的描述相差不远。
1. 经过一天的激烈比赛,选手们已经精疲力尽,仿佛变成了一群垂头搨翼的小鸟。
2. 他一夜未眠,用尽全力在最后的时刻奋力拼搏,但最终他只是以垂头搨翼的姿态接近终点线。
垂首、垂泪、搨扇、搨字、展翼
翅膀下垂、疲惫不堪、疲倦无力、筋疲力尽
振翮高飞、斗志昂扬、精神抖擞、无比活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