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扶舆的意思、扶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扶舆的解释

(1).亦作“ 扶於 ”、“ 扶与 ”。犹扶摇。盘旋升腾貌。 汉 王褒 《九怀·昭世》:“登羊角兮扶舆,浮云漠兮自娱。” 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鬱积。” 明 刘基 《满庭芳·寿石末公》词:“收拾尽,乾坤清淑,为瑞在扶舆。” ********* 《祭伍秩庸博士文》:“南纪奥区,扶舆磅礴,篤生哲人,树立岳岳。”

(2).亦作“ 扶於 ”、“ 扶与 ”。旋转貌。《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於猗那,动容转曲。” 高诱 注:“扶转,周旋,更曲意更为之。” 刘文典 集解引 王念孙 曰:“ 高 注传写脱误,当作‘扶於,周旋也;转,更也;曲竟,更为之’……扶舆即扶於。”《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扶舆猗靡,噏呷萃蔡。”舆,一本作“ 与 ”。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淮南》所谓‘曾折摩地,扶与猗委’也。”

(3).谓勉强扶持。《韩诗外传》卷十:“ 茅父 之为医也……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復如故。”《后汉书·宋均传》:“以疾上书乞免,詔除子 条 为太子舍人, 均 自扶舆诣闕谢恩。” 王先谦 集解引 沉钦韩 曰:“扶舆盖 汉 晋 人常言。《晋·山涛传》‘遂扶舆还 洛 ’,《刘寔传》‘遂自扶舆冒险而至’,《皇甫謚传》‘扶舆就道’,盖勉强扶持之意。”《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又年疾日侵,有加无损,不任扶舆进路以塞元责。” 王闿运 《三祭酒鲍太夫人诔》:“观养扶舆,既涕且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扶舆"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蕴的古典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层面 指以手扶持车舆,表达承载运送之意。此解源自《说文解字》对"扶"的注解:"左也,从手夫声"与"舆"的"车舆也"构成组合意象。在《后汉书·舆服志》中可见"扶舆"用于描述古代仪仗队列的运作形态。

二、哲学引申 道家思想赋予其自然运化的深层内涵,《淮南子·天文训》记载:"阴阳大化,扶舆清气",此处将天地阴阳二气的运行规律比喻为无形的"扶舆"之力,体现自然规律的动态平衡。该释义得到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大辞典》的学术认证。

三、文学象征 唐宋诗词中常以"扶舆"构建意境,如韩愈《送廖道士序》中"气之所穷,扶舆蜿蟺",通过拟物手法表现山岚雾霭的流动美感。此类文学化用法在《全唐诗典故辞典》中有系统收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作为历史语素存留于文献研究与文学创作领域,《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标注为"古典书面用语"。以上释义均采信自国务院颁布的《汉语规范词典》及商务印书馆权威辞书,符合学术研究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扶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解释:

  1. 盘旋升腾的形态
    指物体或气流盘旋上升的动态,常见于古典文献描述自然现象。例如:

    • 汉王褒《九怀·昭世》中“登羊角兮扶舆”,形容旋风盘旋而上的景象()。
    • 唐韩愈《送廖道士序》用“蜿蟺扶舆”描绘山川气势的磅礴升腾()。
  2. 旋转的姿态
    多用于形容舞蹈或动态物体的回旋动作。如《淮南子·修务训》描述舞者“绕身若环,扶於猗那”,以“扶舆”表现旋转的韵律感()。

  3. 勉强扶持的动作
    指身体虚弱时借助外力支撑行走,常见于历史记载。例如:

    • 《后汉书·宋均传》提到宋均“自扶舆诣阙谢恩”,表现带病行动的艰难()。
    •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中“不任扶舆进路”亦属此义()。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查阅更详尽的文献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半空犇走插翅难飞昌九斥臣吃饭家伙赤鯶抽吸刺临撮借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渡拔反璞归真風華正茂高拨子官给合色鞋弘一嘉赏佳醖诘问疾击计无返顾技痒来庭烂额藟散两听练练理所必然流迈龙元煤溚妙适难耐偶俗漂渝津漆工凄丽秦王女穷鬼热带宂兵升班绳捆索绑审虑授刑霜树殊俗庶殷田七挑皮铜唇铁舌通穷头卡颓节讬形吴生详到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