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 潮州 妇女的一种妆饰。传说为 唐 韩愈 遗制。 韩愈 谥 文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韩公帕苏公笠》:“ 广东 潮州 妇女出行,则以皂布丈餘蒙头,自首以下,双垂至膝,时或两手翕张其布以视人,状甚可怖,名曰文公帕, 昌黎 遗製。”
“文公帕”是古代中国潮州及闽南地区妇女的一种传统头巾,其名称和起源与历史人物及文化习俗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文公帕是清代粤东潮州、闽南泉州和漳州等地妇女外出时佩戴的盖头巾,多用皂布制成,长度可垂至膝盖,用以遮盖头部和面部。
名称由来
文化背景
“文公帕”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地域服饰,反映了文化习俗与历史人物的融合。其名称虽与韩愈相关,但实际起源更可能源于地方传统。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两般秋雨盦随笔》等古籍记载(见、4、7)。
《文公帕》是一种寓言故事,用来形容一个人心胸开阔,待人宽厚慷慨的并且具有崇高品德的人。
《文公帕》的部首是“文”,它的笔画数为4。
《文公帕》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传统。这个故事主要流传于民间,用以表达人们对于高尚品德的敬佩和推崇。
《文公帕》的繁体写法为「文公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可以把《文公帕》写作「文公帕」。
1. 他真是个文公帕,总是关心帮助别人。
2. 这位领导待人和善,为人正直,真是一个具有文公帕的人。
1. 文明礼貌
2. 文化素养
3. 公正正直
4. 公共利益
5. 善良宽厚
1. 仁慈宽容
2. 高尚慷慨
3. 心地善良
4. 德行卓越
5. 具有道德
1. 心胸狭窄
2. 吝啬小气
3. 品德低下
4. 缺乏原则
5. 自私自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