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佩服之极。2.谓折服。3.大笑不能自持。4.因昏厥而仆倒。5.古代杂技名。
1.佩服之极。 唐 戎昱 《听杜山人6*弹胡笳》诗:“ 杜陵 先生证此道, 沉 家 祝 家皆絶倒。”《西湖佳话·葛岭仙迹》:“满座宾客见之,无不絶倒,遂传播其仙家幻术之妙。”
2.谓折服。 杨朔 《我的改造》:“我能听懂工人的每一句话,我为他们的富有形象色彩的语言所绝倒。”
3.大笑不能自持。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诗:“诗成捧腹便絶倒,书生説食真膏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狐﹞曰:‘龙王下詔求直諫,鳖也得言,龟也得言。’四座无不絶倒。” ********* 《萍踪忆语》三四:“ 胡默 更非常健谈,而且诙谐百出,令人绝倒。”
4.因昏厥而仆倒。《北史·崔瞻传》:“行过 彭城 ,读道旁碑文未毕而絶倒……此碑乃 瞻 父守 徐州 时所立,故哀感焉。”《旧唐书·哥舒翰传》:“﹝ 哥舒翰 ﹞至 土门 军,入浴室,遘风疾,絶倒良久乃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僧闻语而便絶倒,良久始苏。” 鲁迅 《三闲集·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来函谨悉,甚至於吓得絶倒矣。”
5.古代杂技名。《列子·说符》“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 晋 张湛 注:“如今之絶倒投狭者。”《南齐书·乐志》:“罢紫鹿、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絶倒、五案等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絶倒汉语 快速查询。
“絶倒”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本义:因大笑而身体倾倒
引申义:极为佩服或极度悲伤
现代常用义:形容大笑或精彩至极
“絶倒”一词的核心在于表达一种极致的状态——无论是因大笑导致的肢体倾倒,还是因佩服、悲伤等强烈情感引起的身心反应,抑或是形容事物精彩有趣到令人赞叹或大笑的程度。在现代汉语中,它主要用于形容大笑不止或精彩有趣到极点的情形。
参考资料依据:
“絶倒”(也写作“绝倒”)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佩服之极
表示极度钦佩或赞叹。如唐代戎昱的诗句“沉家祝家皆絶倒”,以及杨朔对工人语言表达力的感慨。
折服
指因对方言行而心服口服。例如杨朔在《我的改造》中提到工人语言的生动性令其“绝倒”。
大笑不能自持
形容前仰后合、难以控制的大笑。如苏轼诗中“诗成捧腹便绝倒”,或《新五代史》中“辄叹息绝倒”的描述。
昏厥仆倒
指因情绪过激(如悲痛、震惊)而晕倒。此义项在多个古籍及现代解释中均有提及。
古代杂技名
一种现已失传的技艺,具体形式不详,多见于历史文献记载。
建议:若需具体例句或考据,可参考汉典(来源1)、苏轼诗作(来源3)及《新五代史》(来源6)等权威文献。
安贫乐贱抃儛冰湖驳正猜摸粲花骋辩遄迈从姊妹寸晷大点怠恶胆志貂鼲丁当长鸣二十四韵反德翡帷搁浅工巧明淈没格沽名钓誉横阵哗辨毁訾及时雨久故救拯计偕物硁硁叩辞脸潮例会立卷临视莽荡矛盾论毛司髦秀美措痗然明彊鸟兽行旁孼平议七校蛇杯弓影十王肃恭檀龛跳天撅地土定瓶推析外夷沃洗五颜六色絃外遗音仙要枭骜夏日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