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狼望的意思、狼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狼望的解释

(1).如狼之顾望。 汉 王粲 《大暑赋》:“兽狼望以倚喘,鸟垂翼而弗翔。”

(2). 匈奴 地名。《汉书·匈奴传下》:“且夫前世岂乐倾无量之费,役无罪之人,快心於 狼望 之北哉?” 颜师古 注:“ 匈奴 中地名也。”一说谓狼烟候望之地。《资治通鉴·汉哀帝建平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余谓边人谓举燧为狼烟。狼望,谓狼烟候望之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拥 狼望 於黄图,填 卢山 於赤县。” 唐 张说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刮 狼望 之祲,镜乎太清;卷 澣海 之波,静而可扫。” 宋 司马光 《和潞公游天章楚谏议园宅》:“早晚平 狼望 ,同来举寿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狼望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意象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与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词义本源

“狼望”由“狼”与“望”组合而成:

二、典籍用例与引申义

  1. 军事防御意象

    《资治通鉴·汉纪》胡三省注:“匈奴谓汉军守边者‘夺其狼望之北’,谓失其可觊觎之地。”此处“狼望”喻指匈奴对边境的虎视眈眈。

  2. 异族侵扰的代称

    北宋《册府元龟》载唐太宗诏书:“突厥狼望,屡犯朔方。”以“狼望”指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野心。

  3. 贪婪野心的隐喻

    清代赵翼《陔余丛考》评安史之乱:“禄山狼望,非一日之积。”喻安禄山蓄谋已久的篡逆之心。

三、现代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归纳为两层含义:

①名词:指异族对中原的觊觎(如“屏退狼望”);

②动词短语:形容如狼般贪婪远望的神态(如“狼望四野”)。

《古代汉语词典》强调其蕴含的侵略性与警觉性双重特质。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
  2. 刘熙《释名·释姿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 司马光《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中华书局,1956)
  4. 王钦若《册府元龟·卷九九一》(中华书局,1960影印本)
  5. 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商务印书馆,1957)
  6.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7册,第146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
  7.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第987页(商务印书馆,2014)

网络扩展解释

“狼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本义:如狼之顾望

指像狼一样警惕地张望或顾视,常用于形容戒备、机警的状态。该释义源自汉代王粲的《大暑赋》:“兽狼望以倚喘,鸟垂翼而弗翔”,通过狼的警觉姿态烘托环境的严酷。


二、引申义:匈奴地名或边塞代称

  1. 匈奴具体地名
    《汉书·匈奴传下》提到“狼望之北”,汉代学者颜师古注为“匈奴中地名也”,即匈奴境内的某个特定区域。

  2. 狼烟候望之地(争议说)
    宋代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狼望”指古代边塞用于举狼烟(烽火)的瞭望据点,与防御体系相关。唐代张说、司马光等文人亦在诗文中沿用此意,如“刮狼望之祲,镜乎太清”(《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书》《资治通鉴》及相关古籍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邦墓不挠缠夹不清朝听乘黄充分雠害传缮雌威大戛电教彫疏躲开讽翫符契纲纽给待汉堡寒渚合赙和义黄鱓麾军麾帜加车降款家酝济恶解弛精度进具进寇跼尺枯藜灵木麟台冒赏汨渚目覩男耕妇织内核年金盘账穷理尽性权掩柔钝入庠膳羞省减湿奥十设十友枢垣天人感应蜩螳铤而走险文鸾险征萧辰下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