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钝的意思、柔钝的详细解释
柔钝的解释
柔软而不锋利。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夫金兆之长者,为良金,坚刚;短者,为铅锡,柔钝。”
词语分解
- 柔的解释 柔 ó 植物初生而嫩:柔荑(初生嫩芽,喻女子 * 的手)。 软,不硬:柔软。柔韧。柔嫩。柔滑。 软弱,与“刚”相对:柔懦。柔弱。刚柔相济。 温和:柔顺。柔和。柔曼(柔和妩媚)。柔情。 刚 笔画数:;
- 钝的解释 钝 (鈍) ù 不锋利,不快,引申为不顺利:这把刀真钝。成败利钝。 笨,不灵活:钝滞(a.迟钝呆滞;b.不锋利)。迟钝。愚钝。拙嘴钝舌。 快利锐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柔钝"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语义演变两个层面解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的释义框架,该词由"柔"与"钝"两个语素共同构成:
一、本义解析
"柔"在《说文解字》中训为"木曲直也",引申指质地柔软、性情温和;"钝"在《广雅》中释作"迟也",原指刀锋不利,后衍生出反应迟缓之义。二字结合后,形成"既具柔和特质又显质朴迟缓"的核心语义,常见于描述器物特性或人物性格,如"剑刃经特殊锻造后显柔钝之质"。
二、引申义项
- 器物特性:指物体刚柔相济的物理状态,见于《考工记》"金有六齐"的冶炼工艺论述,强调金属制品刚中带柔的实用特性
- 性格描述:在人格心理学范畴,特指温厚而不露锋芒的处世态度,如宋代文集中"其性柔钝而能容物"的人物评价
- 美学概念:传统书画理论中用以形容笔法圆润含蓄的艺术风格,与"刚健"形成审美对照。
三、语义辨析
相较于近义词"温钝","柔钝"更强调主动的性情调节,如《朱子语类》"柔能制刚,钝能养锐"的哲学表述,暗示以柔化刚、以钝应锐的处世智慧。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文学创作和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柔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柔软而不锋利”,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词义:形容物体质地柔软且缺乏锋利的特性,常用于描述金属、器物或抽象事物的状态。
- 示例:唐代苏鹗《苏氏演义》中提到:“金兆之长者,为良金,坚刚;短者,为铅锡,柔钝。”,说明金属质地长短不同,柔钝与坚刚形成对比。
二、字义拆分
- 柔:
- 本义为“软”(与“刚”相对),如“柔软”“柔韧”。
- 引申为“温和”,如“柔情”“温顺”。
- 钝:
- 指“不锋利”(与“快、利”相对),如“刀钝了”。
- 也可形容“笨拙、不灵活”,如“迟钝”“鲁钝”。
三、使用场景
- 具体事物:描述金属、工具等物理属性(如铅锡质地柔钝)。
- 抽象引申:可隐喻性格温和但缺乏锋芒,或事物发展平缓无锐气。
四、文献参考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苏氏演义》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哀丝豪竹扳附北京古观象台不骜惭幸冲衢穿石节麤觕存志大和尚打租雕像鼎新革故遏云绕梁法雨发正菲德飞捻凤屧刚铠感叹句高翬梗迹萍踪何去何从弘润杰济积极军徽款列类成类昊瞭望台隆器俛伏明知迷性密意末泥内金女妭刨根儿膍胵扑满千难万苦迁日穷幽极微社会存在世位舒绎丝缗松栋挽具巍焕文緖物镜五戊孝慈邪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