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和义的意思、和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和义的解释

(1).谓使事物各得其宜,不相妨害。《易·乾》:“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 孔颖达 疏:“利者义之和者,言天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而和同也。”

(2).犹德义。《史记·秦始皇本纪》:“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 唐 李虞仲 《授王承休等诸州刺史制》:“咸以事劳,显於中外,或武称和义,环衞有严;或吏能适时,长征攸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和义”是汉语中具有哲学深度与文化厚度的复合词,其内涵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和”指和谐、协调,《汉语大词典》解释为“不同事物间的平衡状态”;“义”指合宜的道德准则,《古代汉语词典》定义为“合乎伦理的正当行为”。二者结合后,“和义”指在实现和谐的过程中需遵循道义原则,即“以义求和,和中有义”。

二、哲学内涵

儒家典籍中,“和义”体现为“礼之用,和为贵”与“义之与比”的结合(《礼记·中庸》《论语·里仁》),强调道德规范与和谐社会的统一性。程颐在《二程集》中提出:“和者,天下之达道;义者,天下之大权”,揭示其作为社会运行法则的双重属性。

三、文化应用

在古代礼制中,“和义”具体表现为:祭祀强调“乐和礼备”(《诗经》郑玄注)、外交主张“协和万邦”(《尚书》)、司法提倡“刑罚中正”(《周礼》)。这种思想至今影响着国际关系“和而不同”的理念(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四、现代价值

现代汉语中,“和义”被赋予新内涵:在社会层面指向“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在个人修养层面强调“情理交融的处世智慧”(李泽厚《伦理学纲要》)。语言学家王宁指出,该词承载着中华文明“执两用中”的思维特征(《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和义”的词义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和义”是由“和”与“义”组成的复合词,核心含义是和谐与道义的结合。具体表现为:

  1. 和谐友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如团队合作、社会融洽等场景。
  2. 道义准则:体现对正义、责任等伦理价值的遵循。

二、字义拆解

三、经典文献中的用法

  1. 《易经》:“利物足以和义”,意为使万物各得其宜、互不冲突。
  2. 人名寓意:作为名字时,“和”象征协调,“义”代表道德楷模,整体寄寓为人处世需兼顾和谐与道义。

四、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社会关系(如团队、亲友)或道德规范相关的语境。例如:“和义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参考《易经》《史记》等典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抱关执钥冰碧重修独户军奋信符徵輵轇垢弊关弓关豫管照鬼打钹滚滚滔滔行百里者半九十红茵淮白黄石编花消扈跸岬角贱庸洁夫井底鼃激射蠲缓俊刮口慧口苦苦瓠阆风岑灵网洛泽鹭羽麻勃芒羊乃公攀倚澎濞清补清要屈産三江五湖声誉鹊起石龟诗祖硕响私积贪躁邆赕天貌畋狩听受同井翫寇畏备危蹇捂盖子五黄六月悟性邪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