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sk danger in desperation;desperate;make a reckless move;rush headlong into danger] 指没有办法,只得冒险
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铤而走险”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在无路可走或受逼迫时,被迫采取冒险行动。原意形容因走投无路而奋力一搏,现代多含贬义,表示不顾后果的冒险行为。
出处
最早见于《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原指小国面对大国威胁时,若不被以德相待,便如鹿群被逼入险境般不得不冒险反抗。
部分资料提到战国时期齐国田单突围的故事,但此说未见于权威史书,可能为后人引申。
字义解析
感情色彩
语法功能
作谓语、定语或补语,常见于描述极端情境下的选择。
该成语强调“被迫冒险”的情境,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反映人性在绝境中的抉择。使用时应结合语境判断褒贬,避免混淆本义与引申义。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考证,可参考《左传》或权威词典。
《铤而走险》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为了追求某种目的,不顾一切地采取冒险的行动。
《铤而走险》由“金”、“行”、“出”、以及“辵”、“自”、“走”等偏旁组成。
其中,“金”是指金属,表示贵重;“行”表示行为、行动;“出”表示离开、出发;“辵”表示走的意思;“自”表示自己;“走”表示移动的动作。
《铤而走险》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的《史记正义》一书中,原文为:“轻善而铤人,则求危而铤而不入。”后来成为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们为了达到目标而不顾一切冒险行动的行为。
《铤而走险》的繁体字为「鋌而走險」。
在古代,有些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差异。《铤而走险》的古代写法为「鋌而走陷」。
他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铤而走险,结果陷入了困境。
铤然(形容从容不迫)
赴汤蹈火(形容不辞辛劳,义不阻难)
冒险(采取冒险行动)
铤而走险的近义词有铤而走陷、铤而走难、铤而走极险。
铤而走险的反义词为谨慎、稳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