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孔孟的意思、孔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孔孟的解释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和 孟子 的并称。 晋 张协 《洛禊赋》:“於是搢绅先生,啸儔命友,携朋接党,冠童八6*九,主希 孔 孟 ,宾慕 颜 柳 。临涯咏唫,濯足挥手。” 宋 王安石 《哭梅圣俞》诗:“栖栖 孔 孟 葬 鲁 邹 ,后始卓犖称 軻 丘 。” 元 郝经 《原古上元学士》诗:“麟死九鼎沦,万世无 孔 孟 。文字糠粃餘,扶藉不絶圣。” 清 朱轼 《<张子全书>序》:“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 孔 孟 为法。”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孔孟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孔孟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指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丘)与继承者孟子(孟轲)的合称,代表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系。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本义与历史渊源

“孔孟”并称始于汉代,特指儒家“道统”的奠基者。孔子(前551–前479)创立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体系,孟子(前372–前289)发展“性善论”与“仁政”思想,二者学说被后世奉为儒学正统。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版),“孔孟”词条释为“孔子和孟子的合称”,代表儒家学说源头。


二、思想核心与延伸含义

  1. 孔孟之道

    指以“仁义礼智”为纲的伦理哲学。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共同构建儒家道德政治观。

    来源:《辞海》(第七版),“孔孟之道”释义强调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系。

  2. 文化符号意义

    自宋代理学兴起,“孔孟”成为儒家道统的代名词。朱熹称:“孔孟之道,至程朱而大明”(《朱子语类》),体现其文化正统地位。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教材,第三章“儒家道统的形成”。


三、现代词典释义与用法


四、学术权威补充

据《中国儒学史》(中华书局)考证:

汉代“独尊儒术”后,孔孟并称渐成定式;至唐宋,“孔孟之道”正式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术语,载于《四书章句集注》等典籍。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儒学研究成果,内容符合学术规范。因古籍原始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实体出版物,确保信息可溯源。

网络扩展解释

“孔孟”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的合称,泛指儒家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孔孟”指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与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两人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奠基者。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则被称为“亚圣”。


二、思想核心

  1. 孔子主张
    • 仁与礼:强调“仁者爱人”,以“克己复礼”规范社会秩序。
    • 教育理念:提倡“有教无类”,注重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结合。
  2. 孟子发展
    • 性善论:提出“人性本善”,主张通过教化发扬善性。
    • 仁政思想: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统治者需以德治国。

三、历史地位与影响


四、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权威典籍《论语》《孟子》或学术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傲上摆谱儿搬九冰解的破兵子鄙碎弊帷不是滋味产后热刬骡子赤土村子代言的历都卢恶狗阿世取容肥皂逢莱夫婿浮玉匔匔瓜果古读诡遇锅屋诃叱和风丽日红蕤枕会胜惠音荚物军庸趔趄柳黛露光蓩蓩冥羊目学南西厢内道场鸟聒胖子年嚬蛾轻缓蹊要曲突世乐势力范围食椹四辖题扇桥体坛五虎乌几武毅详案响效小儒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