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微皱的眉头。 南朝 梁 萧纪 《同萧长史看妓》诗:“迴羞出慢脸,送态入嚬蛾。”
(2).皱眉头。 唐 李白 《捣衣篇》诗:“闺里佳人年十餘,嚬蛾对影恨离居。” 唐 刘方平 《铜雀妓》诗:“遗令奉君王,嚬蛾强一妆。”按,蛾,蛾眉,指女子之眉。
“嚬蛾”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pín é,主要用于古代诗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微皱的眉头
指女子因忧愁、思虑等情绪而轻轻蹙眉的神态。例如南朝梁萧纪《同萧长史看妓》中“迴羞出慢脸,送态入嚬蛾”,描绘女子含羞带愁的表情()。
皱眉头(动作)
表示一种忧愁或沉思的动作。如李白《捣衣篇》中“嚬蛾对影恨离居”,通过皱眉传达闺中佳人的离愁别绪()。
注:这里的“蛾”指“蛾眉”,即女子细长如蛾须的眉毛,常用于形容美人(如《诗经·硕人》中“螓首蛾眉”)。
“嚬蛾”兼具神态与动作双重含义,多用于刻画古代女子的忧愁、娇羞或无奈,常见于诗词中的闺怨主题()。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全唐诗》相关注释。
《嚬蛾》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意思是形容蛾子盘踞在花草之间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表情或神态。
《嚬蛾》的拆分部首是蛾字的部首虫,它的总笔画数为13。
《嚬蛾》一词可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就有描写黛玉目光迷离的嚬蛾一词。
《嚬蛾》的繁体字为「顰蛾」。
在古代汉字中,《嚬蛾》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意思一致。
1. 她眉间一嚬,像是一只蛾子停在了花丛中。
2. 他愁眉苦脸,脸上写满了嚬蛾之色。
1. 嚬视:形容眯起眼睛注视的样子。
2. 嚬笑:形容微笑的样子,类似于皱眉一般。
3. 嚬玉:形容美人的眉目间的窈窕之态。
1. 蚕蛾:形容细小纤弱的蛾子。
2. 朦胧:形容眼神模糊或不清晰的样子。
3. 弥漫:形容散布在空气或某一范围内,不明显的存在。
1. 睁开:形容眼睛张开的状态。
2. 一目了然:形容清晰明了,一眼就能看透的。
3. 敞开:形容打开或张开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