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代天子草拟诏命。语出《书·说命上》“恭默思道,梦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 宋 楼钥 《送王正言守永嘉》诗:“使君读残万卷书,古事今事俱了了,便应珥笔侍天陛,不然代言登凤沼。”《宋史·綦崇礼传》:“﹝ 崇礼 ﹞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 明 张居正 《谢召见疏》:“俾之在阁调理,代言备问,诚之职也。”
(2).代表某方面发表言论。参见“ 代言人 ”。
代言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指代替他人发表言论或表达意见。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此义项源于古代语境,如臣子代君主发言、文人代他人书写文章等。例如《左传》中“代言”即指代君主传达政令。
特指公众人物为品牌、商品进行推广宣传的行为。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此用法聚焦商业领域,强调借助个人影响力传递品牌信息,如明星代言广告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广告法》第38条)。
在文学中可指以第一人称视角虚构叙事的文体(即“代言体”),如白居易《琵琶行》以歌女口吻抒写遭遇。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
权威参考依据:
“代言”一词的含义可以从历史演变和现代应用两个维度进行解析:
广义概念
泛指以个人或组织的名义为品牌、产品、政策等公开发表推荐或证明的行为。根据《广告法》,代言人包括所有通过自身形象或名义推广商品的自然人、法人或组织。
主要类型
现代代言通过“名人效应”实现商业价值放大,这种“1+1>2”的模式起源于好莱坞,现已成为全球常见营销手段。
从古代皇权象征到现代商业工具,“代言”的核心始终是“代表发声”,但应用场景从政治权威扩展至消费社会,成为连接公众人物与大众需求的重要桥梁。
奔浑鼻翅采捋踩岁憯伤牀贴丹帱丹居电征调饍东台东文抖乱鄂州市纷纷拥拥管须古法寒穴红专环向豁荡火虬交轧悸骇积冱禁当荆飞金枝看重老瓢连磨卤壶麻累鸣世敏寤末篇男子闹火盘筵霹雳遣策磬口驱吓丧器史籍巳牌贪悋探骑讨欢添覔抏獘晩蚕潍坊市违旧微子操絃吹衔胆象齿显扬萧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