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兵士的蔑称。《三国志·蜀志·刘巴传》“而 诸葛孔明 数称荐之, 先主 辟为左将军西曹掾” 裴松之 注引《零陵先贤传》:“ 诸葛亮 谓 巴 曰:‘ 张飞 虽实武人,敬慕足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 巴 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蜀志》: 刘巴 轻 张飞 云:‘大丈夫何暇与兵子语?’似 飞 椎鲁无文。”
“兵子”是中国古代对士兵的称呼,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义
字面指年轻或低阶士兵,其中“兵”指士兵,“子”含年轻、次要之意,常用于描述缺乏经验的士兵或身份较低者。
贬义用法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多含蔑称色彩。例如《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刘巴曾称张飞为“兵子”,表达对其武人身份的不屑(“大丈夫何暇与兵子语?”)。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也沿用此贬义,暗指对方粗鄙。
使用场景
既可形容军事领域中的新兵或底层士兵,也可引申为讽刺他人幼稚、不成熟,尤其在强调社会地位或能力不足时使用。
该词需结合语境理解,既有客观描述士兵年龄/等级的含义,又因历史用例带有明显的轻蔑倾向。
兵子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拆分部首为⺼(肉)和子。它的笔画数为五画。
兵子这个词语的来源比较复杂,不过常见的解释是指年轻的士兵或战士。
在繁体字中,兵子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兵子的基本构造并未改变。
一些典型的使用兵子的例句包括:
1. 他是一名年轻的兵子,为国家的安全奋勇作战。
2. 这个军队招募了一批新兵子,加强队伍的实力。
由于兵子是一个相对特定的词汇,它并没有太多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