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康德的意思、康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康德的解释

[Kant] (1724—1804) 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康德”在汉语语境中主要指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其姓名音译自德语,现代汉语词典中通常作为专有名词收录。作为哲学领域的核心术语,“康德”一词在学术语境中具有以下三层内涵:

  1. 词源释义

    “康”取《尔雅》中“安也,乐也”之意,体现其哲学体系对理性秩序的追求;“德”源于《说文解字》“升也”,象征其道德哲学对人类精神境界的提升作用。该译名由清末传教士傅兰雅首倡,经严复《天演论》推广定型。

  2. 哲学贡献定位

    康德创立“批判哲学”体系,提出三大批判理论:

  1. 核心思想凝练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定义康德学说核心为“先验观念论”,强调通过理性批判划定知识界限,提出“二律背反”揭示理性矛盾,主张“道德自律”作为自由意志的实现途径。

  2. 跨文化影响

    据《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21),康德的“永久和平论”直接影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援引其道德哲学重构儒家伦理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康德”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进行区分:

  1. 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这是最常见的含义。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思想体系被称为“批判哲学”,核心主张包括:

    • 现象与自在之物:将世界划分为可被人类认知的“现象界”与不可知的“自在之物”。
    • 先天综合判断:认为人类通过先验的时空形式和知性范畴(如因果关系)对经验进行整合,形成普遍必然的知识。
    • 三大批判: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认识论)、《实践理性批判》(伦理学)、《判断力批判》(美学)构建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2. 汉语词语“康德”
    在中文语境中,“康德”作为普通词汇时,可拆解为:

    • 康:寓意安、乐、健康,或表达褒扬、广大之义。
    • 德:指顺应自然与社会规律的本性,引申为道德、品德。
      组合后常用于人名,寄托“成功顺遂、德高望重”的期望。极少数情况下,也作为成语使用,形容“心情舒畅、安逸自在”(此用法罕见且非主流)。
  3. 哲学概念相关术语

    • “自在之物”(Ding an sich):指独立于意识但不可被完全认知的本体。
    • “先验”与“超验”:前者指经验形成的先天条件(如时空),后者指超越经验范畴的概念(如上帝)。

建议:学术讨论中“康德”通常指哲学家;若用于姓名或文学表达,则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确认。

别人正在浏览...

白玉管半规管半推半就包蓄部帖姹女成连怠弃典统东武垩化二十四孝繁暑风梭枫香树伏老拊巡改居干傺功屦还嘴价格奸言浇苛袷衣机梭屦及剑及开山教主蝌蚪文控驭良翰緑駬铙管能不称官能者多劳瓯杓贫旅签疏牵杂樵室奇股劝分人人溽景入局十愆伺机宿食添办条理童真退任颓址顽疏未间五明骥下笔遐朗絃匏校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