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溽暑的烈日。 唐 陈子昂 《饯陈少府从军序》:“尔其苍龙解角,朱鸟司晨,溽景薰天,炎光折地。”
“溽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溽景(rù jǐng)指溽暑时节的烈日,强调夏季湿热天气中的强烈阳光。该词多用于文学语境,描述闷热难耐的环境。
溽(rù)
景(jǐng)
唐代陈子昂在《饯陈少府从军序》中写道:“溽景薰天,炎光折地”,生动描绘了烈日炙烤大地的酷热景象。此例体现了该词在古典文学中的意境运用。
“溽景”是一个兼具气候特征与文学色彩的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细腻含义。
溽景是指空气湿热,景物昏暗阴郁的景象。通常形容天气炎热潮湿,气息沉闷的环境。
溽字由水部和蒙部组成,水部表示与水相关,蒙部表示混浊、模糊。
溽字共有12画。
溽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原本是象形字,描绘了蒸发水气的样子。
在繁体字中,“溽”字保持不变。
在古代,溽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常见的是将“水”字写在上面,下面则写“蒙”字。
夏日午后,阳光洒在湿漉漉的树叶上,形成一幅溽景。
溽热、溽暑、溽气、溽浸、溽润等。
潮湿、湿热、蒸腾。
干燥、清爽、宜人。
【别人正在浏览】